新聞詳情

政企分離成鹽改“痛點” 社會資本擔憂落地效果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7-02-23 10:05

 2月21日,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部門聯合召開了落實鹽改跨區經營政策的會議,“政企分開是改革的關鍵和難點,今年必須堅定不移地攻關。”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在會上如是說。而按照此前的規劃,政企分離被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記者就“政企分離”的實際進展采訪了江蘇、河北兩省的鹽務主管部門,都得到明確回復稱改革正按照兩部委的要求穩步推進。負責河北省此次鹽改的河北省供銷合作總社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預計到年底能夠完成。”

  “政府既作裁判又當運動員,無法保證市場公平競爭。”這幾乎成為行業內共識。然而,一位鹽業系統內官員對記者感慨改革不易,鹽業幾千年都是這個體制,改革從上到下牽涉人員、企業、省市縣政府方方面面,需要一個過渡期,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讓鹽業系統內人士擔憂的是“處理不好會一放就亂”。

  政企分離是改革關鍵

  今年1月鹽改落地實施已近兩個月,多地頻現跨省賣鹽被扣事件。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1月份鹽改剛落地,貴州、河南、江西、河北等地就出現了扣押外省食鹽的情況,其中,以重鹽集團的數百噸鹽進貴州后在多地遭扣最為典型。

  不久后,重鹽集團又在河北遇阻。記者從河北省鹽業管理局處了解到,大概半個月前管理局就接到邢臺的消息,重鹽集團的鹽被當地鹽業公司的執法大隊扣押,而當時他們已經按照要求向省里報備過。對此,在相關會議剛剛召開的背景下,該局一位內部人士坦言,“希望他們盡快解決吧。”

  除了扣押跨區經營的大批食鹽這樣的舉動,地方鹽業公司為了保護企業的地方利益可能還有著一些“小動作”。

  由于本次鹽改還包括了鼓勵引入社會資本的細則,一些欲加入的社會資本也開始關注這次改革。一位關注山東鹽業投資的人士告訴記者,“我打個比方,執法人員到零售端說小心進貨,大部分零售端就不敢進外地貨源;而去零售端查,問東問西,小店主就嚇得不行。”對于這次會議的召開,他略帶憂慮地表示:“形勢明朗了,但這樣的現象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按照鹽改的相關政策要求,鹽業主管機構、安全監管機構的行政職能與鹽業公司未分離的,今年6月30日前要編制完成改革方案,2017年年底前要實現分離,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前完成政企分開任務。

  鹽業政企分離難破局

  據中國鹽業協會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25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鹽業主管機構中,與鹽業公司政企分開的有9個,占29%,政企合一的有22個,占71%。

  有民主黨派官網披露的一份政策建議顯示,這種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模式,一方面會讓鹽業局的監管性質定位不清晰,監管的公正性和獨立性也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也使作為企業的鹽業公司發展面臨目標沖突,效率難以提高。即便改革之后,也要防止鹽業公司翻牌子變相直接并入新的監管機構。由此,政企改革,完善食鹽監管機制十分必要。

  “為什么要改革?就是要激發市場活力。”“政府既作裁判又當運動員,無法保證市場公平競爭。”一位在已經實現政企分離省份的地方鹽務主管部門工作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然而政企分離絕非易事,上述鹽業系統內官員分析稱,“首先是人員”,以河北省為例,鹽務執法人員長期由企業提供費用,改革涉及重大的人員安置變動,“這些人的費用誰出?身份又該怎么定?”而人員只是一個方面,改革從上到下牽涉人員、企業、省市縣政府,涉及方面眾多。

  上述政策建議也分析稱,即便鹽業部門同意移交監管職能,監管的技術力量和設備也原封不動,地方編制和財政部門不愿意因此給食藥監局增加編制和經費,導致地方食藥監部門或市場監管部門沒有能力和積極性接收這一職能。

  另一方面,讓鹽業系統內人士擔憂的是“處理不好會一放就亂”。西南某省區鹽務管理機構人士對記者坦言,政企分離還涉及食品安全和價格戰問題。貿然進行政企分開,容易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廣東省曾進行過鹽改試點并實施政企分開,但其食鹽產品合格率便從約90%降到了70%左右。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