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保持期現渠道暢通 助力銅企供給側改革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7-10-25 11:22 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劇。雖然有色金屬行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仍然任重道遠。 為了探討研究未來銅市場需求、銅冶煉行業結構調整、銅產業規范調整、新形勢下銅企如何利用期貨工具保值等,10月18日,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銅業分會(下稱“有色協會銅業分會”)在江西省南昌市共同舉辦了“期貨市場服務于銅骨干企業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討會”。有色協會副秘書長兼重金屬部主任胡長平出席并發表致辭,工信部原材料司有色處處長靖大偉就銅產業規范管理進行了講解,有色協會重金屬部副主任段紹甫以及國際銅業協會等多位行業專家學者和大型有色企業負責人對未來期現結合方式進行了專業探討。 胡長平表示,當前我國銅產業運行平穩、產業發展上了新臺階,已具備引領世界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對于銅骨干生產企業來說,期貨市場不僅具有重要的套期保值功能,也能在期現互動中很好地發現和挖掘自身價值。“希望銅骨干生產企業不斷吸取企業提高生產經營效益方面的經驗教訓,努力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力爭在期現互動中取得更加良好的經濟效益。” 站在產業發展的新臺階上,銅產業如何規范自身?據靖大偉介紹,為了創新行業管理,適應銅冶煉行業發展需求,配合化解過剩產能,適應新的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近年來工信部原材料司積極開展銅行業規范管理工作,先后公告了三批符合銅冶煉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在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提升節能環保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規范企業運營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前三批共公告企業31家,合計精煉銅808萬噸(企業公告產能),目前工信部正在開展第四批銅冶煉企業規范公告工作。在國家允許開展的部分品種加工貿易的企業名單中,就是以規范名單為參考,規范已成為公司上市融資、銀行貸款等的參考基礎。 當前中國經濟穩中有進,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新舊動能正在發生轉換。段紹甫指出,“銅市場需求增速整體放緩,環保壓力加大、企業成本上升。我們應該引導銅企科學投資、控制產能,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降低運營成本,擴大銅的應用范圍,采取多種手段促進中國銅產業良好發展。”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企業如何利用期貨市場實現保值?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期貨部首席分析師張榮輝認為,“銅生產、消費、貿易和投資企業要利用期貨控制風險、實現保值增值,必須全面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和需求,設立完整而嚴格的交易規章制度,建立專業的交易團隊,保持完整暢通的期貨和現貨交易渠道,構建良好的信譽和資金保障體系,并根據市場及自身情況制定高效的保值交易策略,這樣才能有效實現風險防控和保值增值。”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