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國企改革全面提速政策落地需進一步細化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7-05-18 09:10

  近期,國企改革連續放大招:不僅重新定位了國企改革的主體——國有企業作為真正市場主體,還重新定位了國有企業的監管者——國資委的監管職能和監管手段。此外,上月召開的2017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傳出消息,發改委明確的6家央企混改試點方案近期有望加快批復。國企改革的難點、痛點、關鍵點都一一被直擊。


  可以說,本輪國企改革可以分為三個板塊——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核心的公司制改革,以混合所有制為核心的產權改革和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體制改革。這三個板塊在半個月時間內都有重大推進,阻礙國企改革的一些技術性因素逐步得到明確或解決,未來國企改革有望迎來加速落地階段。


  毋庸諱言,目前,國企改革仍存在很多問題:市場主體地位還沒有真正確立,現代企業制度還不完善,經營效益不高,國有資產流失與內部人控制問題很多;國企行政壟斷、政企政資真正意義上還未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離等。


  改革步入深水區后,國企改革是一塊典型的硬骨頭。雖然目前國企數量占比較少,但規模大,特別是一些央企關系國計民生,多處于龍頭地位,產業鏈條復雜,影響力大,改革難度因此較大,也比較復雜。國資監管部門既是所有者,同時又是監管者,怎樣才能扮演好這兩種角色,而不削減改革的效果?這些問題都制約著改革的速度,也透露出改革的復雜性。


  而近期的國企政策正直擊這些年來市場上所關心的國企改革主要“病灶”:喊了多年真正意義上的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出資人代表與職業經理人等問題被逐一“解決”,既有橫向的全面,又有縱向的深化。


  比如不干預企業依法行使自主經營權;央企的經理層聘任不再由國務院國資委負責,而是由企業自身決定;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理順出資人職責,等等。


  眾所周知,國企改革是一個過程,而且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本輪國企改革不可能像以前一樣簡單地大刀闊斧地“一刀切”,而是以穩為主,一企一策,成熟一個推出一個。而現在的種種跡象表明,改革正全面提速。


  當然,在改革提速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將已經出臺的國企改革政策落地見效。本輪國企改革不是求快,而是求好。正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不斷強調的,對已經出臺的政策,要善于通過抓典型的辦法狠抓落實,抓兩頭、帶中間。在國企、金融、科技、教育、養老、生態等領域,都要能抓出一批好的典型案例,以點帶面,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國企改革“1+N”體系框架已經形成,而在實際操作層面,由于改革的情況千差萬別,配套細則要緊緊跟上。目前,混改過程中民企面臨“玻璃門”和“旋轉門”的問題、央企離退休人員安置以及稅收政策問題、清理“僵尸企業”等方面,都還缺乏相應的細則,需要進一步細化、深化。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