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七上八下”,銅價下跌趨勢還將持續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5-25 14:39 2023年5月17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向上突破7.0關口,5月24日,倫銅盤中向下跌破8000美元關口。當前,全球經濟遭遇高通脹、地緣政治沖突、以中美為首的貿易沖突等多重挑戰,西方主要經濟體仍處在加息周期,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也因國內消費不振、對外出口疲弱等不利局面,經濟增長緩慢。除了新能源領域保持增長趨勢,傳統產業領域對工業金屬的需求增長乏力。中期來看,銅價仍面臨繼續回落的風險,7000美元或將是下一個重要目標位。 一、匯率環境 匯率是平衡一個國家和經濟體國內和國際雙邊的重要杠桿指標。今年以來,國際政治局勢復雜多變,世界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采用收緊貨幣政策的方式緩解通貨膨脹,國外銀行業的風險依然在持續醞釀發酵,境內外利差發生較大變化,人民幣匯率近日雙向波動態勢明顯。 從國外來看,美聯儲在2022年3月份首次加息以來,連續十次加息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推高至5.0%~5.25%,加息影響下,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迅速升高。從近期美聯儲加息態度來看,美聯儲加息仍偏鷹,5月美元指數再次上行,外部壓力下,人民幣走軟。 從國內來看,人民幣走軟一方面是美元升值帶動,另一方面是國內處在與國外相反的降息周期,此外,我國經濟壓力加大,出口貿易增長低于預期,人民幣適度貶值有利于出口。綜合來看,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但短期內有進一步走弱的趨勢。 對銅市場而言,美元的高利率對持有期銅頭寸或庫存的投資者來說,沉淀的資金成本大幅提高,同時也對以美元計價的銅價造成較大壓力。人民幣破“7”,意味著國內經濟增長壓力大,銅消費增長乏力,盡管比價提升有利于國內銅價,但銅價的整體趨勢和前景不容樂觀。 二、基本面 2023年以來,國內原料端(銅精礦、廢銅、陽極銅)整體來看供應相對充足,海外銅精礦生產較好,銅價在5月之前大體保持高位震蕩,廢銅流出量較多,不少廢銅桿企業轉而生產陽極板賣給冶煉廠,精銅產量不斷創出新高。3月下旬以后冶煉廠開始陸續有檢修,4月中下旬以后銅價重心向下,廢銅供應開始減少,均開始逐步影響精銅產量,預計5-6月產量較4月有所下滑。 消費方面,年初以來需求始終沒有達到預期高度,少數行業相對火爆(如空調、光伏等),但大多數行業呈現為不溫不火格局。而且從下游及終端企業的備庫和訂單變化來看,市場對銅價的敏感度非常高,不再是過往“買漲不買跌”的心態,而是“買低不買高”,即銅價下跌時剛需表現較為積極,訂單涌現、備庫意愿也較高,但銅價反彈時則觀望情緒濃厚,不愿追高。預計暫時需求依然難以達到預期高度,不過,價格重心下移后,市面上廢銅資源明顯減少,精銅對廢銅的替代起到了提振精銅消費的作用。 綜上,國內年初以來凈進口雖有較明顯下滑,但產量同比增幅較大,表觀消費仍表現不錯,實際消費則情況一般。 全球方面,生產主要增量依然來自于中國的產量增長,海外產量有一定下滑;需求端,海外制造業情況逐步趨差,消費同比下滑。 從全年來看,國內宏觀政策仍有調整空間,部分行業正在逐步向好,安泰科暫時維持年初對國內精銅消費量增長36萬噸(同比增2.7%)的預期,但消費量很難再有更超預期的表現,是否不及預期還有待觀察(地產等行業仍有不確定性)。同時,海外經濟衰退跡象開始顯現,對需求的影響正逐步體現,海外消費全年負增長概率極大,對全球全年的消費會有一定拖累。 整體來看,國內是一個強預期、弱現實的格局,海外則有衰退之慮,基本面對價格支撐力度有限,只是不時涌現的低位買需和訂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銅價單邊趨勢性的機會,可能帶來一定程度的抵抗式下跌局面。 三、銅價周期 自1989年以來,共經歷了5個周期(包括上漲和下跌):每個周期平均80個月,熊市時間長于牛市;每輪價格下跌的持續時間差異較大,最長75個月,最短5個月,平均45個月,上一輪為27個月;每輪價格上漲的持續時間為24個月(2001-2008年例外,持續了80個月),其余四輪分別為22、26、23、24個月;每輪下跌周期,價格自高點回撤的幅度在40%-60%,平均跌幅51.2%,2008年例外(跌幅68.4%)。 根據上述分析,自2022年高點10845美元回撤40%-60%測算,本輪價格的低點在4340-6500美元(中值5400美元左右),上一輪低點為4371美元;按照上一輪下跌27個月和前五輪下跌周期平均45個月,從本輪高點2022年3月開始測算,本輪下跌周期的最低點時間在2024年中期至2025年底,取中的話在2025年二季度。 四、相關工業品市場 今年以來,由于需求不及預期且對未來需求產生擔憂,國內相關市場工業品期貨價格普遍出現較大幅度回落。截至2023年5月24日,代表房地產行業的玻璃和純堿期貨年內最大跌幅分別為24.1%和48.4%;代表基建行業的螺紋鋼期貨價格年內最大跌幅為20.6%;代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工業級碳酸鋰價格年內最大跌幅高達65.4%;代表光伏行業的工業硅價格年內最大跌幅32.2%。 可以看出,不管是處在傳統行業(房地產、基建)還是景氣賽道(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的工業品,年內價格整體均出現較大幅度回落。相較而言,基本金屬的價格還算堅挺,滬銅主力年內最大跌幅僅為11.1%,滬鋁為10.1%,滬鋅和滬鎳跌幅分別為22.6%和24.7%。 五、總結預測 以上分析表明,全球經濟前景不樂觀折射到匯率、銅需求等方面,均不利于銅價走勢,同時,前一輪高銅價帶來的新一輪銅礦產出正在進行,銅市基本面出現惡化。而從周期表現看,銅價仍出現下跌周期中。因此,我們認為銅價跌破8000美元并非偶然,而且8000美元也不會是本輪下跌的終點,7000美元或將下一個重要的目標關口。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