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高校實驗室固定資產報廢處置探討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1-03-04 16:12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教育規模持續擴大,我國高等院校教學科研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為相關的教學科研活動提供了充足的軟硬件支持。目前,高校實驗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更新換代速度迅速提高,隨之而來的,實驗室固定資產報廢處置所遇到的問題也越發突出。 一、目前高校實驗室固定資產報廢處置中存在的問題 1.報廢年限設置不合理 大部分高校都出臺了一系列實驗室管理辦法,其中對于資產報廢處置也會做出具體的規定,不同類型的資產有不同的報廢年限。對于電子計算機、教學多媒體等一些電子設備,由于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儀器設備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可能使用到3~5年時,就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科研發展的要求。另有一些儀器,由于需要24小時開機,使用頻次高,一兩年就會損壞,維修成本高,修復價值不大。 由于未滿足報廢年限要求,這些實際上已經不能使用的儀器設備只能一直閑置,占用原本就十分擁擠的教學科研場所,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2.報廢處置程序周期長 實驗室固定資產均屬國有資產,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處理和變賣。報廢處置必須履行相應的報批程序,規范報廢程序是做好固定資產處置工作的前提。 我校國有資產處置的一般程序是:學院或部門通過高校實驗室管理信息系統申報并提交技術鑒定意見、資產歸口管理部門審批。 3.缺少強制報廢標準 目前,國家尚無針對高校的儀器設備強制報廢標準。由于缺少相應的強制報廢標準,很難說服教師將使用年限較長、但仍能使用的儀器設備做報廢處置。這給學校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4.報廢處置方式單一化 實驗室對于報廢設備的最終處理,基本是采取作為廢品公開招標拍賣,由5家以上有資質的廢品回收公司競價回收,報廢設備產生的殘值收入由資產管理部門直接上交學校財務處。這種方式簡單透明,處置效率較高。但作為廢品拍賣,最終價格非常低廉,不利于國有資產的最大化利用。 二、對于問題的幾點思考 1.報廢年限設置科學化 由于高校實驗設備種類繁多,性能各異,不同設備按同一標準及年限來執行報廢處置,并不利于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由于科技飛速發展,考慮到技術淘汰等原因,為滿足科研工作的需要,使用年限參考值也應該動態調整,不能將過去的舊經驗一直應用于現階段。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完善的科研設備折舊方案,根據設備類別不同,個體折舊與分類別折舊相結合,科學合理地對設備進行報廢標準核算,爭取做到物盡其用。 而對于一些雖然未達到使用年限,但實際上已經徹底損壞,無法修復使用的設備,也應該制訂相應的解決方案。 2.分級審批和分散式報廢縮短報廢周期 針對報廢處置周期長的問題,可嘗試實行分級審批制度和集中—分散式報廢模式。分散式報廢模式,是指各使用部門得到準予報廢的批復后,可以自行處置報廢設備。處置方式主要是先由廢品商收購或向其他單位拍賣,再自行向學校財務上交報廢設備的凈殘值收入。 3.分類別細化報廢標準 對于儀器及設備應分類別細化報廢標準,提高設備利用率。如科研類與教學類儀器應分開處理。科研類大型儀器大多費用高,報廢處理應慎重對待,具體設備具體分析。而對于教學類設備,使用頻率不多,此類設備只要檢驗合格,且能滿足教學要求,則應適當調整報廢標準,增加其使用期限。 對于像汽車、氣體鋼瓶、滅菌鍋等一些有行業或主管部門強制按使用年限進行報廢規定的,應嚴格按使用年限進行報廢,如達到了規定使用年限上限,即使設備性能沒有明顯下降,也應強制進行報廢處理。 4.信息公開報廢處置方式多樣化 報廢設備信息公開化對于增大報廢設備利用率非常重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交換更加方便,當學院、部門等使用單位提出報廢申請時,可同時將計劃報廢的資產實物詳細情況公布,并拍照上傳至相關網站,或由學校資產管理人員在相關管理QQ群、微信群里發布通知,以便于其他有需要的校內單位按需申請調撥。 此外,報廢設備處置應采取多樣化方式,做到物盡其用。具體處置方式有如下幾種。(1)大型儀器捐贈。(2)拍賣。(3)用于實習實操基地建設。(4)提高報廢安全性。 實驗室固定資產報廢處置工作是高校資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需要管理人員通過實踐,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完善管理制度、改革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同時,高校各部門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協同考慮,提高固定資產報廢的論證科學性及審批效率,整體規劃、建立動態科學的固定資產報廢管理模式。既要有效地避免國有資產流失浪費,又要保證教學、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更好地為廣大教師服務,進一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