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中國對塑料垃圾再出重拳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02-25 09:56

今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意見明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中國將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范一批”的思路,加強塑料污染治理。


中國將在未來5年減少塑料制品的生產和使用,這有助于縮減世界主要塑料污染源。報道指出,近年來,隨著網購和外賣日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塑料包裝的使用也在增加。鑒于此,中國已經采取了多種措施減少塑料污染,包括推行強制垃圾分類制度。


據拉美社報道,塑料制品對環境的危害已經日漸得到證明,這條限塑令與全球限塑活動相呼應。此外,它也是中國在全國境內推廣的垃圾分類措施的配套規定。


中國是全球塑料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每年生產塑料原材料一億多噸,塑料消費制品則有6000多萬噸。但塑料消費過后的棄置環節,尤其是塑料回收再利用方面并不理想。之前,中國塑料再回收主要依靠拾荒人群,回收效率非常低下,絕大部分的塑料垃圾隨著其他城市垃圾一起進行填埋或者焚燒。雖然焚燒是一種垃圾無害化的處理方式,但是因此也會帶來溫室氣體排放問題。還有一些家庭作坊式回收中不規范的清洗破碎工序,給地下水帶來了污染。


塑料循環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難點。首先,再生塑料的成本高企使得回收企業難以盈利。由于2018年禁止進口國外廢棄塑料政策使得回收再生塑料行業轉向國內回收,加上人力價格的上漲,導致再生塑料價格居高不下。而原油價格的持續走低和化工行業產能的不斷增加,又令原生塑料的價格越來越低。再生塑料和原生塑料的價格倒置,導致再生塑料產業失去利潤空間。所以,如何構建一個新的價值鏈是塑料循環的關鍵問題。


其次,上游的產品制造環節給塑料回收帶來很大困難。很多產品為滿足功能性需求,由多種材料復合而成,使得回收分離的工作很困難。比如食品保鮮包裝、服裝的化纖材料、種類迥異的塑料瓶,這些塑料制品的復雜性使得回收環節變得異常困難。很多產品從設計環節就沒有考慮到后端回收利用的問題。


這些問題提示我們,塑料回收是一個全產業鏈都要參與的問題。單從上游生產端或者下游回收端發力,都不能解決問題。即使生產端的產品設計中使用塑料替代品或者可降解材料,下游也仍然存在著不可逃避的回收處置問題。


與之前相比,中國2020年最新“限塑令”的進步在于著眼于在整體性塑料循環產業鏈的構建。它提出了構建塑料回收管理體系和步驟,從不同的層面上發力,比如規范企業的生產,健全垃圾回收體系等。配套的監管、政策和科技研發方面也有了比較全面的框架和體系規劃。


最新“限塑令”是對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精神的具體落實,說明國家在政策上已經確定了塑料治理的總體目標和方向,會成為今后法律法規的修訂以及地方政策措施的參考。例如正在進行的固廢法修訂,海南省的《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實施方案》,以及5月份北京將要實行的垃圾分類等。新一輪的“限塑”必定會對所有產業產生影響,各行各業都要考慮怎樣去替代或者解決塑料的循環問題,這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


同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每個消費者都要提升環保意識,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其實塑料的問題,最終會歸結到消費問題上來。消費已經占了中國總GDP的50%,是經濟生活的關鍵,人們消費行為的改變最終能讓產業發生巨變。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