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年第19批建議批準的限制進口類申請明細表公示,共有4家廢塑料加工利用企業獲得批文,核定進口量3649噸,5家廢紙加工利用企業獲批,新增核定量23.2202萬噸。截至目前,2018年我國廢塑料核定進口總量為66725噸,廢紙總核定量為1456.10萬噸。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1至7月,我國累計進口廢塑料2萬噸,相比去年同期下降99.4%,累計進口廢紙853萬噸,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9.8%。廢料進口形勢依舊嚴峻,不過一些企業已在探索新出路。
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影響廢料進出口貿易
南加州大學商學教授Chen表示:“通過對其他國家采取單邊立場,征收關稅,美國正在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巨大損害。”
Chen認為,關稅對美國和中國企業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以廢紙為例。在Chen看來,“(加征關稅)將對中國的造紙行業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缺少(廢紙)原料。所有的企業都在考慮,如果紙漿短缺,那么應該如何獲取原料保障生產。”另一方面,中國是美國廢紙的最大進口國,2018年上半年,中國自美國進口273萬噸硬紙板,140萬噸其他回收纖維。外媒坦言,如果沒有中國作為美國廢紙的買家,美廢的未來就會顯得不明朗。據了解,中國嚴格管控廢料進口后,加征關稅政策進一步打擊了美國疲軟的回收行業。
企業積極謀求新出路
全球廢料貿易壁壘不斷加劇,一些企業已在積極尋求新出路。
繼5月份收購加拿大Catalyst公司在美國的兩家制漿造紙廠之后,8月玖龍紙業全資子公司ND Paper LLC與加拿大Resolute Forest Products公司達成收購協議,將收購該公司位于美國西弗尼吉亞州的漿廠。
8月,山鷹國際全資子公司GLOBAL WIN CO., LTD與美國Verso公司達成協議,以16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該公司位于美國肯塔基州威克利夫的工廠。
對此,Chen表示,“企業的戰略是在美國投資,不能直接(回收然后)出口廢料。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購買造紙廠,把廢紙加工成紙漿。因此,理論上來說,這些產品更清潔,已經不屬于回收產品了。”
如果如Chen所說,這種新產品不再被歸類為廢料,那么就可以規避關稅和中國進口管控。
廢塑料行業亦同此理。當前,廢塑料進口很快將全面禁止,再生顆粒通關緩慢,《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力爭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如果相關政策和標準繼續對進口再生顆粒保持現有的規定和定義,那么,塑料再生利用企業僅僅在國外設廠造粒運回國內,似乎前景已不甚樂觀。因此,建議企業在國外投資設廠制造“產品”。
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不可不知的一個現狀
當前,美國廢料回收行業正面臨著巨大的難題:貨運。
美國回收行業媒體報道稱,在貨運市場緊張的情況下,廢料回收公司的運費成本正在上升,預計未來幾年物流方面的壓力仍將會增加。
調研發現,燃料價格上漲和貨運公司為抵消燃料成本而收取的燃油附加費正在相應增加,司機短缺也在影響著貨運市場。同時,美國聯邦法規要求商業卡車司機使用電子測井設備(ELD),這雖然保障了安全,卻也造成了成本上升和貨運延誤。
據悉,美國最大電子廢料回收公司之一的ERI,其目前的運費比一年前高出40%。
另一家電子廢料回收公司URT Solutions已通過擴大其內部運輸力量來應對貨運壓力,但這同樣需要付出相應成本。“非常遺憾,我們不得不將增加的費用轉嫁給客戶。”該公司銷售和營銷副總裁Jeff Gloyd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