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鋁現實庫存與預期產能之爭

 二維碼
發(fā)表時間:2018-06-04 09:46

  這兩年的鋁市場精彩紛呈,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現實庫存與預期產能之間的“掰手腕”。

  第一:2016年,低庫存VS復產預期

  2016年上半年,鋁價從不足萬元拉升到13000附近后,受制于以前的思維定勢,市場認為在電解鋁產能大幅過剩的背景下,如此高的價格必然會引起停產產能的大量復產,從而打壓鋁價。因此市場對未來鋁價比較悲觀,期貨合約逐漸倒掛,遠月明顯低于近月。

  而現實是,在供給側改革的強力推動下,部分停產產能確實淘汰退出,環(huán)保、資金、對價格持續(xù)性的擔憂等因素也阻礙了復產進程,導致鋁錠社會庫存急劇下降到20萬噸左右,創(chuàng)出有紀錄以來的歷史低點。

  現貨市場的嚴重緊缺,不僅為期現套利、買近空遠套利帶來巨大盈利,也最終推動期貨價格出現3000多點的上漲,糾正了市場的悲觀預期。

  第二:2017年,超高庫存VS限產預期

  在高鋁價的刺激下,產業(yè)鏈調整的步伐逐步加快,并迅速積累起創(chuàng)紀錄的庫存水平。

  但在政府強力清理違規(guī)產能和“2+26”城采暖季限產的預期下,市場對未來鋁價走勢過度樂觀,完全不顧超高庫存的現實,將鋁價推升到了17000上方。

  現貨價格因此在較長時間里大幅貼水于期貨價格,很多貿易商和專門套利機構只是簡單地持有現貨,并將空頭不斷移倉,就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但從絕對價格來看,2016年8月出現歷史極低庫存20萬噸時,鋁價才12000元上下;而2017年9月出現160萬噸的超高庫存,并預計庫存可能突破200萬噸時,鋁價卻輕松突破17000元。

  兩相對比,充分展現了預期因素對期貨價格的主導作用。尤其是遠月合約,在預期因素的推動下可以上天入地,能在較長時間里脫離現貨的束縛。此時按照現貨市場供需做期貨交易,就極容易犯下致命錯誤。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yè)名稱
*
聯(lián)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yè)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