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的總額為3752億美元;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為2758億美元。
在美國國務卿及貿易代表即將來華進行貿易談判之際,中美貿易摩擦又起變數。4月26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針對有消息稱美國正評估針對中國投資啟動《緊急權利法案》的可能性,遏制中國收購敏感技術一事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回應稱,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做法,對于美方的言論,中方將聽其言、觀其行。“我們已經按照底線思維的方式,做好了應對任何可能的準備。”
呼吁對話解決分歧“多年來,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為增加美國的國內就業,促進美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也注意到,由于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一些企業放慢了在美國投資的步伐,甚至取消了在美國投資的計劃,放棄美國的市場。”高峰表示,希望美方多做符合經濟發展規律、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的事情,從而真正有利于自身和全球經濟長期穩定的發展。
據了解,依據美國《緊急權利法案》,當美國總統認為國家出現了制造業崗位不斷流失等“競技狀態”時,可以宣布征收關稅。
高峰進一步介紹,4月27日,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將召開例行性會議,此次會議上,中方將就美國的“301調查”發表意見。據了解,4月4日中方已將美國相關措施訴諸世貿組織,并將按照世貿組織爭端解決規則推進相關案件。高峰強調,美方的錯誤做法如任其發展,勢必將減損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我們敦促美方,采取切實的行動,摒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尊重世貿組織的規則,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對話和磋商來解決分歧,推動雙邊經貿關系行穩致遠”。
今年3月下旬,美貿易代表公布對華“301調查”征稅建議,征稅產品建議清單涉及中國約500億美元出口,建議稅率為25% ,涵蓋約1300個稅號的產品。旋即,中國商務部就發布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予以回擊。
即將重回談判桌
也許終被貿易戰“雙刃劍”所傷,近期,美國頻繁釋放與中國“和談”信號,并將赴華計劃“付諸行動”。當地時間4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露,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在未來數日率領代表團前往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磋商。對此,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均明確表示歡迎。
實際上,今年3月下旬此輪中美貿易摩擦剛剛爆發之際,業界就有消息稱,姆努欽有訪華計劃。彼時,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關于中美經貿問題,我們一直強調中方愿與美方本著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則進行磋商,妥善解決分歧,我們對話磋商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不過截至上周日前,中方“口徑”一直都是:雙方尚未就美國“301調查”和美國對中國征稅產品建議清單問題進行任何層級的雙邊談判。
談判臨近,兩國貿易依然暗流涌動。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商務部聲稱,因違反美國政府制裁禁令,美方已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公司出售元器件產品,期限為七年。隨后不到10天,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是否違反美國對伊朗的有關制裁。有分析指出,美國接連對中興和華為“出手”,真實意圖是為中美貿易談判爭取更多籌碼,更深層目的則是為打壓“中國制造2025”戰略先發制人。
不接受城下之盟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經濟室主任余翔看來,從此次訪華的美方代表團成員來看,這輪中美貿易談判不會很輕松。據了解,此次跟隨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來華的,還包括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和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
“其中,姆努欽在對華經貿問題上持相對理性的立場,而萊特和納瓦羅則是著名的對華貿易"鷹派",是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強硬的幕后操盤手。”余翔表示,特朗普指派這批代表一同來華,既是為了談判,對華全面施壓,也是“監軍督陣”,防止姆努欽成為特朗普政府對華經貿政策的“短板”。
此前業界普遍認為,美國此番執意單方面挑起與中國的貿易爭端,是被高額的美中貿易逆差所“刺激”。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張煥波直言,中國是世界制造業基地,基礎扎實的加工貿易產業吸引了周邊多國投資生產并銷往美國,美方錯誤地將這部分出口計算到中國頭上,導致美中貿易逆差被嚴重高估。
余翔表示,對美國代表團來訪商討經貿問題,尋找共識,中方熱烈歡迎,因為談判協商是解決雙方分歧的惟一有效途徑,“中方愿意積極就中美經貿中存在的問題與美方展開商討,但中方不接受任何損害自身利益的要價,更不會接受城下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