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
增值稅標準稅率下調有助于減輕企業稅負,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那么將給金屬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第一,增值稅是針對某一環節增加值征收的稅,可以用公式表達為銷項稅—進項稅=收入*銷項稅率—原材料成本*進項稅率,因此影響增值稅的變量至少有四個。
第二,增值稅是價外稅,稅率的變動理論上講并不影響產品的不含稅價格(包括收入和成本),因此,在不考慮附加稅費的情況下,稅率降低只會導致國家少征稅。增值稅的稅負最終由消費者承擔,因此稅率降低理論上會令末端消費者受益。增值稅只進企業資產負債表,不進利潤表,因此增值稅標準稅率下調對企業利潤表暫無直接影響,當然通過影響稅金及附加中個別細項間接影響利潤表另說(影響也很小),所以增值稅調整更多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
第三,研究增值稅要放在產業鏈的角度上看,當銷項稅率和進項稅率發生變化后,如果考慮企業在產業鏈中議價能力的話,不同議價能力可能會導致不同的動態和靜態影響。比如增值稅標準稅率下調后,一個議價能力很強的企業可能仍會要求下游企業支付原增值稅標準稅率下的含稅價格,這樣短期內該企業的收入水平就會提高。可以假設,原來商品銷售價格為100,增值稅標準稅率是17%,含稅價即100*(1+17%)=117。當增值稅標準稅率從17%降至16%,如果企業議價能力很強(或者合同約束)、仍要求下游企業支付117元,則該企業收入將變成117/(1+16%)=100.86,改善了靜態盈利表現。但當時間拉長,上下游利益博弈或前期簽署的合同到期后,該企業的售價就會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本質上降稅的好處將會在上下游內共享。
第四,其實這點和第一點、第三點有一定關聯,在測算過程中也較為重要。因為銷項稅率和進項稅率不一定相等,也存在這次調整過程中由不是小規模納稅人調整為小規模納稅人的可能,因此動態研究增值稅標準稅率下調對不同行業的不同影響難度很大。
根據測算,此次降稅有望推動制造業利潤總額彈升11.2%。受利潤基數影響,上、中、下游分別彈升約15.7%、11.2%、8.8%,有色冶煉行業利潤彈升幅度最大,達到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