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滬鋼貿信貸兩年半壓縮逾2000億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4-03-26 09:10

   為杜絕此前鋼貿行業頻頻出現的虛假倉單、重復質押、倉庫人員監守自盜的現象,上海銀行業推出的動產質押信息平臺25日宣布上線運行。

   上海銀監局副局長談偉憲昨日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上海銀行業的鋼貿行業貸款風險已經實現階段性的“軟著陸”。他透露,截至2013年末,上海銀行業鋼貿貸款余額已經被壓縮到800多億元,而在兩年前的2011年末,該數據為2800多億元。

   鋼貿信貸風險“軟著陸”

   鋼貿信貸所帶來的慘痛教訓,是促使上海銀行業推出動產質押信息平臺的直接原因。據了解,該平臺旨在通過對動產質押業務的全流程風險管控,降低銀行信貸風險。

   該平臺以鋼材質押為切入點,輻射各類動產質押業務,旨在通過全流程風險管控,完善銀行融資業務模式,降低信貸風險。目前,動產質押信息登記支持多渠道、多類型、多品種的質押業務登記,可支持黑色金屬類(鋼材等)、有色金屬類(銅鋁等)、化工產品等品種。

   據介紹,平臺整合倉庫、第三方監管等資源,面向金融機構及貨主,提供“管得牢、控得住、易使用”的全流程管控體系。平臺已具備信息披露、信息查詢、倉單登記、實物監管、倉單融資等業務功能,未來還將向倉單交易進一步拓展。

   談偉憲稱,上海鋼貿行業信貸風險自2012年集中爆發以來,風險的化解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數據顯示,到2013年末,表內授信余額比2012年末、2011年末分別下降了46%和62%,為銀行業化解風險,轉型發展贏得了空間。

   談偉憲進一步透露,2011年,上海銀行業的鋼貿融資余額是2800多億元,到2013年末的時候,去杠桿化的過程已經完成,余額被壓縮到了800多億,“可以說,上海鋼貿融資通過兩年半的風險化解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軟著陸。”

   他強調,動產質押業務關鍵在于質押物的唯一性和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平臺上線運行不僅對原有鋼貿業務流程有了實質性的改進,還為其他類型品種的動產質押業務開辟出了完善的風險管控新路子。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