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讓“城市礦產”實至名歸 電子垃圾出路亟待拓寬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7-07-19 09:59

  電子垃圾污染問題近年來引發高度關注,雖然人們的環保意識在提高,機制和體系在完善,但是仍需要強力的后勁助推。如今,電子垃圾數據收集,回收再利用網絡構建以及可降解替代材料創新思路等,正在為解決電子垃圾污染問題尋找突破口。


  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能力也提高了,產品的更迭周期卻縮短了。這也意味著,廢舊產品規模會增加,處置能力亟待提升。最明顯的就是家用電器、信息化產品,淘汰下來的這些被稱為“電子垃圾”,而電子垃圾都去了哪兒,又該去哪兒近年來成為熱點話題。


  不同于以往廢舊電子產品被回收或者是進垃圾場都沒有什么人在意,現在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電子垃圾該送往何處,如何處置。這都是源于電子垃圾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類環境問題自然有了更高的關注度,但是這還不夠。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經發布報告稱,2017年的電子廢棄物近5000萬噸。從2010年至2015年,中國內地的電子垃圾產生量增長了一倍多。另有公開資料顯示,我國電子廢棄物的處理量上億,可是處理率仍不足半數。通過這些數據,足見我國電子垃圾處理形勢仍很嚴峻。


  近日,國際電信聯盟等機構公開表示,將聯合協助各國統計電子垃圾數量,追蹤電子垃圾流動情況。也就是說,電子垃圾處理即將迎來更加完整的統計和分析數據,以便形成科學報告,有利于各地區制定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案,采取有效的行動。


  而就如何妥善處理電子垃圾這個問題,業界更多的是偏向于從回收利用著手,減少垃圾產量和資源浪費。目前,我國正規電子廢棄物回收企業還面臨“吃不飽”的囧境。以廢舊家電為例,近8成在小商販手中流轉,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更高效環保的處置。這也同時表明,電子垃圾資源化利用領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既然被稱為“城市礦產”,電子垃圾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不僅金屬含量豐富,而且提取起來也更容易。除此之外,電子垃圾中的塑料、廢舊組件和一些可以直接再利用部分都能在回收市場找到一席之地。以至于,行業內都在尋求建立更規范和系統的回收網絡。


  不過斯坦福大學鮑哲南團隊也給電子垃圾處理開辟了新思路,團隊從材料上著手,開發出了一種可降解的柔性電子材料。與易降解塑料制品的思路相似,該團隊也試圖從源頭上降低電子垃圾危害,減少電子垃圾產量。這種柔性電子元件降解輕松,可被生物降解成無毒組分。


  對于這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國外一些成功經驗確實值得中國借鑒。比如美國,25個州都有相關立法,回收電子產品的重要性幾乎全民共知,全國構建起了官、商、民一體的回收利用體系。再看德國,目前已經設立了1500多個公共電子垃圾回收中心,成立了電子廢棄物注冊基金會。


  在電子垃圾回收和處理問題上,整個環節既需要垃圾分類的支持,又需要再生資源體系的支撐。隨著各項行動的展開,在借鑒有益經驗的基礎上,我國電子垃圾的出路將逐漸變得更寬廣。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