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央行年報: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7-07-06 09:30

  7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年報(2016)》(以下簡稱《年報》),從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以及貨幣政策、信貸政策、金融改革、金融市場、人民幣國際化、支付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及展望。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行長致辭中表示,2016年,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進一步凸顯,國內經濟運行總體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結構加快調整,但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仍然不足,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金融風險有所積聚。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銀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為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提供有力支撐。


  “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保持貨幣政策審慎和穩健,為穩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年報》指出,總體看,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較快增長,貸款結構繼續改善,利率水平低位運行,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貨幣金融環境總體穩定。


  穩健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加強


  2016年,人民銀行根據銀行體系流動性格局和供需情況的變化,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流動性調節工具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保持適度流動性。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全面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加強逆周期調節。繼續發揮定向降準正向激勵作用,合理安排支農、支小、扶貧再貸款,促進信貸結構優化。進一步完善以“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為雙支柱的金融調控政策框架,為穩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2016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1.3%,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到17.8萬億元。


  展望2017年的貨幣政策工作,人民銀行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總體思路,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具體來看,將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寓改革于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金融深化和創新發展,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強化價格型調節和傳導,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暢通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抑制資產泡沫,防止“脫實向虛”,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同時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在做法上,一是保持總量穩定,綜合運用價、量工具和宏觀審慎政策加強預調微調,調節好貨幣閘門;二是促進結構優化,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三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四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切實發揮好金融市場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方面的作用;五是深化金融機構改革,通過增加供給和競爭改善金融服務;六是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切實維護金融體系穩定。


  繼續深化金融重點領域改革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關鍵意義的一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


  《年報》認為,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是去年值得關注的一大金融改革。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快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利率走廊機制探索構建,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也在繼續培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方面,明確“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增強匯率形成機制的規則性、透明度和市場化水平。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對美元雙邊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


  市場非常關注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也被提及。《年報》指出,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MPA),從資本和杠桿、資產負債、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跨境業務風險、信貸政策執行七大方面對金融機構的行為進行多維度引導。構建并逐步完善本外幣一體化管理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在部分地區試點基礎上擴展至全國范圍的金融機構和企業。


  此外,人民幣加入SDR,人民幣國際化成果顯著,金融機構改革不斷深化,金融市場產品制度創新和雙向開放穩步發展,區域金融、普惠金融改革進一步推進,構建綠色金融政策框架,防風險制度保障也進一步夯實。


  中國人民銀行指出,2017年,將繼續著力培育和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探索將更多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擴大雙邊貿易投資本幣結算和推進雙邊本幣合作;全面落實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方案,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安排,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把防范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規范金融市場創新發展,加快推動資產管理產品、實業企業投資金融業及金融控股公司有關監管規則出臺,完善存款保險風險識別和處置功能,推動建立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健全金融風險特別是跨行業、跨市場風險的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體制機制建設。在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金融改革的同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創新與監管并舉 維護外匯市場穩定


  2016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緊密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面對復雜波動的外匯形勢,統籌兼顧好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和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的關系,著力維護外匯市場穩定。


  “按照既有利于眼前,平衡外匯收支和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又有利于長遠,推動金融市場開放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原則,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年報》指出,一是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不設單家機構限額或總限額;二是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推廣至全國,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改革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管理制度,2016年2月和8月,先后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外匯管理改革,放寬單家機構投資額度上限,簡化額度審批管理,放寬鎖定期限制,進一步便利資金匯出入,擴大境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


  為進一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人民銀行簡化A類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入管理,允許銀行為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電子單證審核,促進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出臺個人貿易收結匯便利化措施,簡化單證辦理程序。同時,統一規范并簡化資本項目結匯管理政策,便利保險機構外匯收支。


  在推進一系列改革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還完善外匯監管和強化政策執行。一是加強重點渠道跨境資本流動真實性合規性審核;二是完善對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三是完善外匯業務監管;四是正式上線運行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五是嚴厲打擊各類外匯違規違法活動。


  人民銀行表示,下一步,將積極穩妥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和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發揮好外匯儲備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的重要作用,提升防范和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實現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繼續前瞻性優化外匯儲備貨幣和資產結構,完善分析決策、投資交易、風險管理和投后管理,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堅持國家戰略導向,加強多元化運用的統籌協調和風險防控,通過股權、債權、基金等方式,堅持市場化運作,履行好出資人職責,重點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等重大領域, 服務企業“走出去”,促進國家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