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全球經濟溫和復蘇 經貿發展謹慎樂觀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7-07-03 10:21

 2017年,時至年中,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上半年全球經濟的表現,非“溫和”二字莫屬。總體來看,上半年全球經濟呈現持續溫和復蘇態勢,主要經濟體貿易回暖,美聯儲兩次加息。與此同時,也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尤其應高度關注美聯儲“縮表”可能帶來的風險。

  上半年:全球經濟持續溫和增長

  美聯儲兩次升息、法國和英國大選擾動歐洲市場、日本經濟持續復蘇……總體來看,2017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呈現持續溫和復蘇態勢。

  據實體經濟高頻統計與景氣調查指標顯示,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逐步擺脫了持續六年低速運行的態勢。從工業生產、貿易和投資等“硬指標”看,截至今年一季度的數據均顯示,全球經濟加快增長,并創下近六年以來的新高。從采購經理人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和OECD領先指數等“軟指標”看,二季度全球經濟持續維持較好的增長態勢。初步估算,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GDP環比增速約為3.0%,同比增速約為2.9%,均與上個季度基本持平。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6月28日在北京發布的《2017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三大因素推動全球經濟持續溫和復蘇:一是在各項政策的支持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產生較強的貿易拉動效應;二是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的政策不確定性下降,有力地鞏固了投資者和消費信心;三是大宗商品價格回暖,拉動中東、非洲和拉美等地區的經濟。

下半年:全球經貿發展謹慎樂觀

  從近期主要國際組織對2017年全球經濟和貿易發展預測來看,均保持謹慎樂觀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對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分別為2.9%和2.7%。此外,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測外商直接投資增長5%,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全球貿易增長2.4%。

  展望全年,全球經濟可能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報告》預計,2017年全年經濟增長在2.8%左右,全球經濟進入較強復蘇周期的可能性依然不大,一是各大經濟體政策的調整。美聯儲處于加息周期和縮表的前夜,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抑制效應將會顯現;中國在“去杠桿、去產能”和房地產調控政策下,經濟應能保持平穩增長,但難以加速上升。二是盡管“一帶一路”基建投資對全球經濟的拉動效應逐漸顯現,但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日趨不穩定,大宗商品市場供大于求狀況仍未調整到位,這將會抑制該地區民間投資的啟動。非洲與拉美地區受大宗商品市場低迷周期和主要經濟體外部需求不振的影響,復蘇力度不強。

  此外,歐洲央行非常規貨幣政策效果凸顯,但尚未推動經濟復蘇實現質變,未來貨幣政策將漸進謹慎回歸正常化。日本經濟復蘇態勢增強,在通脹未明顯改善背景下,日本央行短期內不會退出寬松政策。

  警惕三大不確定性

  下半年,國際形勢依舊呈現出新舊秩序復雜更替的特征,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升高,變數增多、風險增大。應高度關注三大不確定性:美國宏觀政策的不確定性、英國脫歐進程的不確定性以及地緣政治沖突與恐怖主義蔓延帶來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美聯儲將于下半年啟動“縮表”,如果回歸原先的公開市場操作調控機制,可能縮減2.7萬億美元,這將對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帶來較大影響。

 “縮表”將使全球流動性緊張資產價格承壓。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美國資產回報率長期維持在低位,泛濫的美元流動性通過跨境借貸、直接投資國際債券購買等方式流到其他新興經濟體。隨著美聯儲開啟加息、縮表進程,疊加特朗普的減稅措施,全球美元流動性將大幅度減少,新興經濟體也將賣出回收本幣流動性,全球將普遍迎來資金緊張局面,將對新興經濟體匯率和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帶來沖擊。

  對中國的影響也將偏負面:跨境資本將持續外流,人民幣依然面臨貶值壓力。國內債券市場將面臨調整。我國外匯儲備也將面臨估值損失,變現能力減弱。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