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美國專家縱論中美經濟合作新格局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7-05-09 09:41

  自從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的經濟政策即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美國的稅改將何去何從?中美經貿關系將通過何種機制來擴大合作……這些都已成為大家日益關注的焦點。5月6日,在中國財富傳媒集團與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舉行的“中美經濟合作新格局”座談會上,中方專家與來自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諸位學者展開了深入的交流探討。


  雙邊談判有助擴大中美經貿合作


  蔣旭峰(新華社記者):未來中國和美國可以在哪些領域、通過什么樣的機制進一步擴大經濟合作?如果中美之間進一步加深經濟合作會面臨哪些方面的挑戰?


  內森·席特(Nathan Sheets):未來中美之間經濟合作的擴大可以通過中美雙邊協議的談判來實現,中美雙邊投資協定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有效開展,就會拖累雙邊經貿關系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嚴格的按照雙邊投資協定去推動兩國經貿合作的發展,要正確的、完整的去實施,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態度。


  另外,中國與美國還可以通過亞投行來拓展合作。之前一些媒體可能出現誤導性的報道,影響了兩國清晰的交流。但我很看好美國參與到亞投行方面的前景,因為亞投行正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機構與機制。盡管美國很謹慎,但大家都看到了亞投行正在按照合理的方式在向前推進。我們看到中國正在不斷發展,因此美國政府現在非常注重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愿意去搞清楚通過什么樣的機制、什么樣的渠道與中國展開交流會更適合。顯然,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貿體,中美雙方都會理智、冷靜地看待許多問題,并承擔起彼此的責任。


  查德·伯恩(Chad Bown):只要是能夠讓美國和中國雙方都可以受益的領域,中美之間就可以選擇進一步拓展經貿合作。當然,這些合作的拓展既可以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機制來實現,也可以通過中美雙邊管理機制來完成。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個人非常重視貿易逆差的問題,因此美國政府在簽訂一些雙邊協定時,會很看重一些具體的行業利益,譬如鋼鐵行業、鋁行業等。另外,美國的國家利益也會被放在重要位置進行考慮。因此,在涉及到多邊機制規則變革的時候,中美之間的政治出發點可能會有所不同。譬如,美國政府不希望WTO的規則對它有一些限制,比如在反傾銷問題上,因此美國希望能夠帶來WTO等國際機制變革的契機。


  王軍(中國證券報編委):中美貿易失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的限制,請問在可預見的將來這一方面能否會有比較大的改觀。


  杰弗里·斯考特(Jeffrey Schott):我認為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對于外國投資的審查,是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一個重要環節。相對于奧巴馬政府時期,特朗普政府對此更加嚴格,因為他們很擔心一些技術可能會危害美國的國家利益。不過我想要澄清的是,總體來講美國進行審查的國外投資只占少數。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留下“美國不歡迎外國投資者”這樣的印象,這是對美國的誤解。在涉及到來自中國的投資時也是同樣的道理,的確是只有非常低的比例來自中國的投資在美國會受到審查。尤其是在一些企業收購案例上,如果美國擔心相關的并購行為可能會損害美國國家安全與利益,才有可能進行審查。在整個跨境投資過程中,對任何國家來講,這種國家安全的審查都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美國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同樣會受到相應的審查,需要研究相關流程。最重要的是整個審查過程的公平與透明,我相信在這一點上中國與美國都是友好型的國家。


  減稅對經濟影響不大


  劉尚希(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特朗普正在推行大規模的減稅政策,但他的減稅計劃到底能否實現,實際上眾說紛紜。你們如何評價特朗普的減稅計劃?這樣的減稅政策對于美國經濟的增長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凱倫·迪南(Karen Dynan):特朗普的減稅計劃非常龐大,但是如果想要真正通過并實行,確實可能會遇到一些障礙。首先必須要得到國會的同意;其次,在推進減稅計劃的過程中,還要考慮經濟的風險,在總體上把控供需的平衡。特朗普的完整減稅提案到底是什么樣的,目前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我們會協助政府去修改或者進一步去完善他的提議。我預計最后通過的減稅計劃或許會有較大規模,但絕不會像特朗普想象的那么大。從短期來看減稅對經濟的宏觀影響可能不會很大。


  杰若明·澤塔梅爾(Jeromin Zettelmeyer):在美國,有人會將特朗普的減稅計劃與美國歷史上的里根減稅改革進行對比,不過我認為美國當前的形勢和里根時代是不一樣的,當時的稅率較高,現在是30%到40%左右;其次,國家的GDP總量以及稅賦的GDP占比也不一樣;再者,社會的大環境與失業率水平都不盡相同。也同樣是基于上述各方面的原因,我認為此次特朗普的減稅計劃對經濟的影響不會特別大。甚至從長遠來看,減稅可能會對經濟增長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我們必須要謹慎的推進減稅計劃,需要考慮到經濟下行的風險,還要考慮到財政赤字對美國經濟可能造成的一些沖擊。因此,美國國會最后應該會認真地審議特朗普總統的提議。


  平衡“技術進步”與“失業的增加”


  田杰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部副部長):美國經濟的發展短期來看可能進入了一個小的繁榮期,但是從長期來看生產率的增長仍然沒有一個特別大的改觀。這種長期增長的動力,很大一部分可能要來自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產業創新活動的增加。然而,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卻面臨一個兩難問題,即一方面靠科技進步和產業創新將提高生產率和改善經濟長期增長,但另一方面科技進步也可能帶來更多的失業。你們如何看待這種兩難困境?另外,對于美國出現的失業問題,特朗普經常把它歸咎于國際貿易和全球化,但是實際上據我們研究,百分之七八十的原因是技術進步而不是來自于國際貿易。


  凱倫·迪南(Karen Dynan):的確,在過去我們有這樣一個理念,即貿易活動會與工人們的就業問題息息相關,但是忽略了技術進步對此的影響,在這一方面我們確實需要改變一些固有的政治認識。未來美國會盡量在技術的進步與失業的增加之間尋求一種平衡,譬如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給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培訓,甚至需要給美國的高等教育機構進行一場變革。目前我們的教育是更多傾向于年輕人,35歲或者更高年齡的人群往往被忽略了,而這一部分恰好覆蓋了大多數失業和下崗的人群。當然我們也需要給這部分人群提供相應的保險,能夠保證他們在失業后的一段時間內仍然能夠接受一些相關的培訓,獲得相關的再就業能力。但不得不說,在解決美國的失業率這個問題上,我們面臨著很多挑戰,仍需要做出更多的研究與思考。


  查德·伯恩(Chad Bown):在美國,有一些縣或者是鎮就只有一家工廠,所以如果這一家工廠經營不好就意味著會直接影響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很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如失業的加劇、房產市場的下行等,這一方面是我們未來需要解決的。在如何提高生產率方面,也希望能夠從中方尋求好的研究建議。


  美貿易政策值得關注


  張慶源(中國財富研究院):每逢美國總統的更迭,中美關系都需要經歷一個逐步適應的磨合期,特朗普是否可以進一步保證中美雙邊的經貿關系保持在一個穩健的軌道上?他提出的實體經濟回歸美國的戰略,將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實施?


  亞當·波森(Adam Posen):的確每一次美國總統換屆,都有可能會對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雙邊關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對此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在8個月之前,當我們在觀察特朗普的時候,都覺得他是一個國際貿易規則的改變者。但事實上,一個總統在他競選時提出的想法,并不可能在他當選之后完全照搬實現。而且在制度規則上,總統也會受到各方權力的限制。譬如在涉及到國家財政預算和減稅計劃方面,特朗普的決策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會的制約。在涉及到貿易、能源、環境管制等方面,美國總統受到的制約相對少一些,但即便如此,我想特朗普身邊的人也會給他施加一些壓力,讓他去會花一些時間去適應和學習相關的政策。如果特朗普作出了一些錯誤的決策,他需要時間去調整。


  杰若明·澤塔梅爾(Jeromin Zettelmeyer):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曾經是一位商人,把美國這個國家當成一個企業來看待和經營也未必是壞事。在一個經濟學家看來,我們還會看他如何去表現他的貿易政策、他的定位以及一個商人會怎樣去思考。商人會非常關注自己的市場占有率。當我們談到貿易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非常復雜的商業關系,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如果把對方當作競爭對手,作為一個商業領袖可能會有更多的務實精神,避免對國家經濟的不利影響。當然,我們也要更多的考慮通過制度、規則,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貿易。


  杜躍進(中國財富傳媒集團董事、副總裁):我注意到特朗普總統在他競選和上任以后,一直很在意中美之間存在的貿易逆差問題。在這樣一種情勢下,要想實現中美經濟之間的平衡發展,你們認為雙方可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杰弗里·斯考特(Jeffrey Schott):要想實現中美經濟的平衡發展,中國和美國雙方都要采取一些行動。美國必須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在貿易方面到底出現了哪些問題,尤其是在出口管控方面。目前來看,為了維持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平衡,美國可能在短期內不會在出口管控上做出太大改變。而且,相對來說涉及到出口管制的領域還是很少的。而中國在改革與開放市場這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據我所知,深化改革在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持久的議題。近些年來,中國還大幅度的推進了金融服務方面的改革,提高了經濟開放度,這些都是非常務實的議題,也有助于改善貿易發展。我們看到中國正在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創造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和營商環境。另外談到特朗普,我們也應該著重分析一下他的重點關注領域。特朗普上臺以來很重視美國制造業的發展,因為制造業既涉及到商品,也涉及到服務。在這一方面美國要提高生產率,促進貿易的流動。


  查德·伯恩(Chad Bown):我認為,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可能也會體現在農業方面。譬如,美國可能會希望中國對美國的牛肉市場重新開放,還有一些在WTO規則的框架下有關牲畜、玉米、小麥等農業補貼問題都值得我們去關注。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