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錢克明:加快推動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7-03-10 09:46

  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跨越,這是中國實現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但是,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形勢下,如何真正邁好這一步,成為廣為關注的話題。

  自2001年加入WTO后,中國已經成為12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2013年開始我國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但是,成為貿易大國之后,中國的出口量如何從數量向品質轉變,我們如何從參與向掌握主導權和話語權轉變,仍需要時間和智慧。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等重大政策的推進實施,正在為中國貿易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我國外貿發展現狀如何,如何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針對這些問題,3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獨家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錢克明。

  外貿高增長難以延續

  NBD: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外貿經歷了快速增長,在今年的兩會部長通道上,商務部部長鐘山指出:“未來要考慮原來的外貿發展方式是不是仍然適應,如果不適應就必須調整,那就是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高。”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錢克明: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出口以年均15%以上的高速度持續增長,從2009年開始成為世界貨物出口第一大國,并一直保持至今,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但這種傳統的外貿增長模式不能再維持下去了。

  首先,從國內外環境看,我國外貿高速增長的支撐條件已不復存在。我國外貿高速增長期正是改革開放、人口、資源、環境等諸多紅利的集中釋放期。這一階段又恰逢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加速,因此,這一時期被譽為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的“黃金期”。內外部有利因素疊加,支撐了我國外貿及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但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資源環境承載壓力日趨增加,人口紅利減少,任何單項改革和單一政策的邊際效應都不如以前。而全球經濟目前陷入了“新平庸”,產業鏈和價值鏈收縮,需求萎縮,反全球化勢力上升,貿易保護主義泛濫,地緣政治博弈加劇。可見,無論是國內資源環境稟賦,還是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都無法再支撐我國延續以往的外貿增長方式。

  其次,從國際市場份額看,我國出口數量擴張已觸及“天花板”。冷戰結束后,世界市場的分配,由原來的通過實力、戰爭或意識形態劃分,轉為由國際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規則主導下的自由競爭獲得。作為這一體系規則的設計和領導者——美國,曾在1998年爭得全球出口市場的最高份額12.4%。隨著參與競爭國家的增多,其份額逐漸減少,目前在8.5%左右徘徊。而同期我國出口份額由2%左右逐年遞增,2015年已達到13.8%,比美國的峰值還高1.4個百分點。

  與貿易強國之間仍有差距

  NBD:針對現在的形勢,您覺得我們與貿易強國之間還存在哪些差距呢?

  錢克明:對形勢的變化,我們必須扎扎實實轉變貿易發展方式,加快推動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貿易強國既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標志,也是支撐國家崛起的重要引擎。

  根據商務部組織的研究,貿易強國一般具備4個方面的共同特征:一是貿易和雙向投資規模大、結構優,國民生產總值(GNP)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是產業競爭力強,產業與貿易、投資、金融、貨幣協同發展。三是擁有高水平開放的市場經濟體制、良好的營商環境。四是對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具有重要影響力。

  在這些指標中,我國的貿易投資規模等指標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在產業競爭力、貨幣金融實力、營商環境、經貿規則制定等方面,則存在著顯著差距。

  NBD:針對這些方面的差距,對于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您有什么建議呢?

  錢克明:我建議從三個方面做出努力:首先是改變觀念,建立貿易強國導向的統計監測評價體系。圍繞建設貿易強國的目標,加快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貿易強國統計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從主要關注速度、規模等數量指標,向更加重視結構、質量、效益等綜合性指標轉變,充分發揮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揮棒、引航燈作用。

  其次,要加強規劃,推進貿易強國建設與“中國制造2025”銜接配套。抓緊制定貿易強國戰略規劃,深度對接“中國制造2025”,強化貿易投資政策和產業政策協調配合與良性互動,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變,優化國內外要素資源配置,為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提供更大支持,以產業“強”推動貿易“強”。

  最后,還需要深化改革開放,構建有利于貿易強國建設的體制機制。完善對外貿易法律體系,增強國內對外貿易法律體系與國際法、國際協議、區域性貿易協議的銜接。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質量,在更大范圍推廣復制。構建體現新時期外貿發展要求、與貿易強國相適應的戰略性貿易政策體系。加強統籌協調,建立促進產業與貿易、投資、金融、貨幣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提高開放標準,深度參與新的國際規則制定,由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旁觀者、跟隨者轉變為參與者和引領者。

  加強“一帶一路”國家合作

  NBD: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對于我國貿易發展意義深遠,您能否介紹下在深化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方面,我們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幫助國內企業“走出去”?

  錢克明:目前中國企業已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設了5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商務部作為對外經貿合作的主管部門,充分依托其和有關國家簽訂的經貿聯委會、籌委會現有機制,加強與有關國家的溝通和交流,不斷深化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具體包括:積極推進與沿線國家的戰略對接,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積極擴大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培育國際貿易新的增長點;積極擴大與沿線國家的投資合作,拉近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紐帶;積極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努力實現早期收獲;積極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輻射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等。

  未來我們將與各國各方攜手合作,聚焦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大力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扎實推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從完善政策措施、強化公共服務、搭建合作平臺等多個方面入手。

  “一帶一路”

  未來將與各國各方攜手合作,聚焦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大力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扎實推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