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去杠桿預期升溫 春節前流動性趨緊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7-01-18 09:15

  資金面的松緊牽動著債市敏感的神經。受到季節和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近期資金面持續偏緊,國內債市跌勢未止。周二國債期貨和現券繼續雙雙下挫,SHIBOR連續三日全線上漲。

  市場人士分析,一方面是春節即將來臨的季節性因素,另一方面是傳言央行將把銀行同業存單從應付債券劃到同業負債,對當期的利率和市場預期帶來影響。更長期來看,外匯占款持續下降勢頭未減,監管層持續去杠桿的信心堅定都給未來的流動性帶來壓力,對債市必然是利空。

  春節前流動性趨緊

  最近一周內,國債期貨和現券均持續在低位徘徊,國債期貨主力品種T1703在1月10日至17日跌幅1.06%。

  去年四季度以來,央行在確定了抑制資產泡沫、防控金融風險的大基調下,開始持續收緊貨幣市場,這是導致債市暴跌的直接原因。在此背景下,債市對于資金市場更為敏感。

  央行周一公布數據,我國2016年12月末外匯占款余額21.9萬億元人民幣,連續14個月下降。外匯占款持續減少的趨勢并沒有扭轉,成為流動性面臨壓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九州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此次資金面緊張為兩重周期性的疊加,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指,市場一直擔憂春節前資金會趨緊,導致1個月以上資金利率居高不下;而意料之外是因為,1月前半月的資金面非常寬松,現在資金突然趨緊還是讓人意外。

  從過往的情況來看,春節前兩周一般都會出現一定的流動性趨緊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取現需求增大伴隨著年底繳準繳稅的壓力。天風證券固收分析師孫彬彬研究測算,商業銀行的新增資金存在較大缺口,額度達2萬億元以上。因此,商業銀行資金供給意愿在這段時期內處于較低水平。

  周二央行公開市場繼續凈投放的2700億元,為一年來最高。目前,央行已經連續凈投放7天,累計凈投放資金7390億元。

  中信證券(16.26 -0.61%,買入)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指出,長期流動性的收縮是導致近日股債波動的重要原因。外匯占款持續下降帶來的基礎貨幣缺口,銀行負債端壓縮下的廣義流動性缺口。這兩點既是導致長期流動性不容樂觀的原因,也是影響長期利率和市場預期的核心因素。

  監管層去杠桿意志堅定

  加劇今年春節前流動性壓力的重要原因是近期的一個市場傳聞:央行將把銀行同業存單從應付債券劃到同業負債中,且同業負債不可超出總負債的三分之一,并受到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限制。

  記者對此傳聞向央行求證,并未得到回應。但債券市場已作出了反應。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監管層去杠桿的決心堅定。

  目前銀行負債管理遵照2014年5月印發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銀發[2014]127號)(下稱127號文),單家商業銀行同業融入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負債總額的1/3;2016年央行MPA考核又再次強化對于同業負債的考核,并根據機構重要性,對同業負債占總負債比重給予不同的考核分值。

  明明指出,當前發行同業存單主要是計入應付債券這一科目中,并未影響同業負債占比,如若改計,勢必增大同業負債占比數值,對于大銀行而言沖擊尚可,但對于本身同業負債占比就較高,同時同業存單發行又較多的中小銀行來說,或將超出三分之一的限定要求。

  中金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理張繼強表示,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相當于直接進行了規模限制,堪比當年127號文對同業存款的沖擊。“目前還不清楚會否做此調整,會否新老劃斷或者給予足夠的緩沖期,但其對債市影響巨大:目前諸多中小行和部分股份制行占比超標,如果政策倒逼縮表,債市需求會明顯收縮,尤其是同業理財由于可贖回將首當其沖,處境堪比流動性沖擊中的公募債基。”張繼強稱。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央行和監管的去杠桿尚未結束,而監管部門如銀監會還可能在春節前后下發相關文件,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啟動監管去杠桿進程。

  那么,去杠桿將持續到何時?張旭表示,只有當市場充分認識到央行去杠桿的持續性時,去杠桿的“皮鞭”才會撒手。

  政策層面的種種因素勢必影響長期利率的走勢和市場預期,也決定了債券市場的走勢。鄧海清表示,債市仍將維持“階段性震蕩市”。“債券市場的方向需要等待央行貨幣政策明朗之后才會出現趨勢。就目前的信息來看,2017年債券市場長期方向偏空的概率較大。”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