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我國經濟增長向周期底部接近的概率比較大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6-11-28 09:31 今后我國經濟增長向周期底部接近的概率加大,宏觀政策的關鍵是,中國經濟增長必須盡快實現新舊動力的接續。培育新動力(愛基,凈值,資訊),核心就是體制機制改革,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是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作用,政府要減少對市場的過度干預。 今后經濟運行走勢如何?目前各界有不同看法,我認為我國經濟增長向周期底部接近的可能概率比較大。 第一,從需求側分析,投資降、消費降,出口由負轉正低速增長。2010~2015年投資從23.8%降到8.2%,今年1~6月投資9.0%,1~8月8.1%,雖然降幅趨緩,但由于民間投資不跟進,投資增長率的回升還缺乏內生動力。因此,從目前看,除了政府基礎設施和國有投資增長較快之外,還看不出總投資增長率會在短期內由降轉升。消費增長(愛基,凈值,資訊)率也是從2010年18.3%逐步降到2015年10.7%,今年前8月10.3%,今后增長估計也不會太快,特別在去產能條件下,收入增長緩慢還會使消費出現弱勢下降,預計今后大致保持在10%~11%之間。從投資和消費增長變動特點看,投資是快變量,消費是慢變量,短期內投資上不來,經濟增長就不會出現明顯轉升,因為慢變量消費對經濟增長只能起穩定器作用。再看出口,1~8月出口是-1.0%,8月是5.9%,今后出口在人民幣貶值通道中繼續低速增長,但受國際需求疲弱環境影響,出現高增長可能性不大。因此,從三大需求分析,今后經濟運行明顯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向周期底部接近的可能概率比較大。 第二,從供給側分析,制造業在短期內難以快速回升上來,因為傳統落后產能在市場連續出清條件下,恢復增長的阻力還比較大,而新興產業(愛基,凈值,資訊)盡管在孕育成長,但要在短期內替代和彌補傳統產業衰退帶來的增長損失恐怕為時過早。過去我們把過多的資本、資源投向傳統制造業和中低端產業,沒有為后續產業成長留下多少空間,資本、技術、人才積累嚴重不足,另外由于缺乏激勵機制,最終導致我國最需要發展的中高端產業上不來。可以預見,這種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觀,制造業掉頭向上還需要時間。令人擔憂的是,受制造業低迷以及市場需求預期影響,服務業增長率也出現了放緩的跡象,如果這種繼續變為趨勢,將對經濟增長帶來嚴重影響。 分所有者結構看,占據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本應在培育和推進新興產業成長方面起主力軍作用,但是在過去幾年里,國有企業把57%左右的資本投向能源原材料加工制造業方面,僅僅保障了國家能源原材料的供給安全,而投向裝備制造業的資本只有35%左右,恰恰是裝備制造業能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民營企業在傳統制造業行業產能過剩,成本上升,銷售困難,利潤下降,虧損大幅度增加,發展預期變差,而中高端制造(愛基,凈值,資訊)業環節和領域,由于制度交易成本大、技術進入門檻高難以進入,最終導致民營企業對制造業投資大幅度下降。再看外商企業,當下,外商把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產業或環節向回搬,同時還把中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轉移。因此,目前在短期內制造業難以找到新動力增長主體,制造業能停止下滑將是本輪經濟周期見底之時,也是今后經濟增長的首要目標追求。好消息是,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54月在負值區域繼續變窄并向零逼近,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小幅回升到容枯線附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狀況改善,這些都表明制造業增長有了些許新跡象。 第三,體制改革進程緩慢影響新舊經濟動力結構轉換。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率已經從2010年第一季度的12.2%下滑到今年第二季度的6.7%,目前下行壓力還在加大。問題的關鍵是經濟增長中新舊動力不能接續。主要是因為傳統增長動力衰退快,新增長動力成長慢。新增長動力成長慢的一個重要成因是體制機制改革滯后,抑制了新經濟(愛基,凈值,資訊)的發育成長。十八大以來,我們的改革頂層設計、方案目標制訂、甚至改革的步驟路徑都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問題是落地慢落地難,甚至還出現了文件和實際執行結果不一樣。上邊一再喊政府要“放管服”、要減稅降費,但下面動靜不大,企業沒有感受到,所以企業是讀著文件高興,實際辦事就掃興。 世界銀行發布了2016年189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排名,中國營商環境排名第84位,其中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方面排名在130名之后。在中國內地開辦一家企業,平均需要11道手續,用時31.35天。而經合組織需要5道手續和9天時間。這表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政府在支持企業創業創新環境方面還有很大差距。 最近,有一個網絡游戲制作企業,反映情況顯示,企業開發一款網游產品,需要申請出版號,沒有出版號不能上線,申請一個出版號需要交6份證件復印件,申報文件在出版社審核5~10日,出版局審核15~20日,廣電總局審核40~60日,共60~90日。這說明我們的體制門檻依然較多,辦事效率不高,還存在尋租行為。如果不加快體制改革,這些企業要么倒閉要么遷移國外。因此,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改革,加快改革,繼續為企業放權,為社會讓利,堅定不移地做好“放管服”,為經濟新動力成長提供新制度支撐。 總的來說,今后我國經濟增長向周期底部接近的概率加大,宏觀政策的關鍵是,中國經濟增長必須盡快實現新舊動力的接續。培育新動力,核心就是體制機制改革,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是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作用,政府要減少對市場的過度干預,繼續下放審批權事項,減稅減負,加快國有企業改革,逐漸放開壟斷行業,降低民間企業進入成本。同時,體制改革要加快的關鍵又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拓寬改革開放道路,放開視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