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三領域政策加碼 積極財政持續發力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6-06-02 09:01

  下半年經濟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托底經濟需要積極財政政策持續發力。業內人士表示,調控政策將向“寬財政+穩貨幣”轉變,下半年財政政策將發揮更大作用。具體來看,積極財政政策將持續在減稅降費、優化支出結構和加大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在教育、醫療、農業和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支持,加快對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劃分和地方稅務體系的建立。

  地方債發行規模料增加

  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積極財政政策積極的表現之一是加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我國政府債務仍有一定舉債空間,政府可以階段性“加杠桿”,支持企業逐步“去杠桿”,未來會適度加大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分析人士預計,今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將達5萬億-6萬億元。

  平安證券分析師魏偉認為,當前中國政府債務水平整體低于歐盟60%的預警線,政府仍可階段性加杠桿,支持企業逐步去杠桿。另外,地方政府債務總體可控,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率(債務余額/綜合財力)為89.2%,低于國際通行警戒值,且我國地方債務有對應的優質資產作為償債保障。此外,對于政府的“加杠桿”,按照新修訂的預算法,適度加大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規模,是政府依法規范加杠桿的重要舉措,也可以避免全社會債務收縮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從近期相關數據看,地方債發行將迎來全年高峰期。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5月24日,地方債發行量已達2.28萬億元,接近全年發行量的38%。市場人士預計,今年地方債發行規模在6萬億元左右。照此計算,4月地方債發行量約占全年的20%,出現發行明顯集中的態勢。

  加快落實減稅降費措施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歐文漢日前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財政收入潛在增長率下降,而財政支出剛性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變,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財政部門將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用短期財政收入的“減”換取持續發展勢能的“增”,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營改增”減稅大幕的拉開,減稅降費措施將在下半年加快落實。

  談到減稅降費的具體措施,在減稅方面,歐文漢表示,除了推進“營改增”改革外,財政部還將進一步研究推出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稅收政策體系。例如完善創業投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適當放寬對創業投資企業投資高新技術企業的條件限制;研究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的稅收政策,對眾創空間等予以適當稅收優惠支持。

  在降費方面,歐文漢表示,一是全面實施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方案。停征價格調節基金;整合歸并水庫移民扶持基金等7項征收對象相同、計征方式和資金用途相似的政府性基金;取消地方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將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免征范圍由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繳納義務人擴大到不超過10萬元。二是加大收費減免力度,研究將對小微企業免征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擴大到所有企業。財政部將做好政策出臺后的督導工作,確保政策落到實處,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業內人士稱,今年以來,財政赤字率目標從2.3%到3%的提升,到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以及政府對減輕企業稅負措施的加快落實,財政政策的姿態無疑更加積極。宏觀調控政策正向“寬財政+穩貨幣”的搭配轉變。盡管貨幣政策邊際收斂,但財政政策將發揮更大作用,因此沒有必要對短期的經濟走勢過于悲觀。

  盤活存量財政資金

  業內人士表示,財政政策要做到真正的積極發力,不僅穩增長投資和降稅清費要“加力”,財政資金的使用也應“增效”。在當前財政收入增速明顯放緩、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盤活存量財政資金成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

  中金公司研究員邊泉水認為,盤活存量資金將提高積極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避免財政支出下滑帶來的緊縮風險。作為加快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有助于盤活財政資金,提高投資效率。地方政府通過基建投資穩增長的愿望上升,地方政府契約精神的提升,有利于保證社會資本的權利。PPP項目融資成本下降,提高了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在經過幾輪降息后,融資成本下降,且通過財政貼息的方式,國開行注入基建項目資金的利率只有1.2%。在國開行和地方政府加大參與PPP項目的力度后,私人資本的積極性有所提升。

  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今年宏觀政策總體基調是財政政策要更有力度,未來更重要的是落實既定的政策部署。政府對交通運輸等基建項目如中西部鐵路、城市軌交、現代基建的投資力度將繼續加大,今年還要重點解決貧困地區和西部地區的通暢問題,補齊貧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短板。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下半年財政政策將及時發力,承擔穩增長責任。財政部門將通過逆周期加杠桿推動融資需求再度回升,避免經濟陷入債務通縮困境。同時,財政發力將有效減輕地方政府融資體制改革壓力,為破除舊的融資體制創造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