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全球塑料回收產業面臨多重挑戰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5-04-02 12:20 組建多企業聯盟或成破局之道 近日,三菱化學等7家跨國化工企業宣布合作啟動塑料回收試點項目,旨在建立歐洲報廢車輛廢棄塑料回收供應鏈,以滿足歐盟法規對新生產汽車中再生材料使用比例的要求。然而,歐洲議會此前修改了歐盟委員會的相關提案,將新車所需的再生塑料比例從最初提議的25%降至20%,以確保新規的可行性。業內專家指出,受經濟壓力、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廢棄塑料化學回收產業的發展正面臨更多挑戰,可能需要更多企業乃至全球范圍內的“聯合作戰”來推動。 現有回收技術效率不足 研究機構數據顯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累計產生80億噸廢棄塑料,且以每年約3.5億噸的速度增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計,到2060年,全球塑料廢物年產生量將突破10億噸,現有回收技術將難以應對。 英國劍橋市場情報公司IDTechEx發布報告稱,當前主流回收方式均存在短板。機械回收難處理非單一成分的廢棄塑料,如包裝、薄膜等廢棄物。化學回收法中的“解聚法”工藝昂貴,只在少數已分揀塑料中實現商業化應用;“熱解法”效率較低,塑料中高達20%的碳轉化為無用煙灰,部分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失,熱解油還可能含有需后續處理的污染物。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可持續性研究員Corinne Scown也指出,熱解工廠仍需采用與機械回收類似的預處理步驟,導致熱解法回收生產塑料的成本高于機械回收和化石能源生產的原生塑料。 歐美化學回收項目頻遭挫折 2024年下半年以來,受經濟壓力、市場變化、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歐美多個塑料化學回收項目被停止或放棄。ICIS分析師艾米麗·弗里德曼表示,經濟壓力是阻止項目落地的重要因素,在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許多投資者選擇觀望或推遲投資。 例如,2024年11月,由蘇伊士環境服務集團、技術提供商Loop Industries和韓國石化公司SKGC在法國洛林地區聯合推進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學回收項目被完全放棄。該項目原計劃年處理廢塑料14.5萬噸,生產再生PET7萬噸,但因蘇伊士集團放棄購地、投資遠超預算,加之能源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及PET價格低迷,項目可行性受到質疑,最終在公開不到兩年后終止。此前,殼牌公司也宣布放棄到2025年將100萬噸廢塑料轉化為熱解油的目標,稱其“不可行”。 此外,政策和市場的變化也對廢棄塑料化學回收產業發展造成了影響。例如在聚乳酸(PLA)回收領域,一方面,亞洲PLA項目的大規模投產加劇了全球市場競爭,導致部分歐美企業放棄計劃;另一方面,歐盟出臺了一系列限制和禁止特定種類塑料使用的政策,如禁止氧化降解塑料使用、限制PLA在包裝材料中的使用等,也對化學回收項目造成了沖擊。 多企業聯盟或成破局之道 IDTechEx技術分析師James Kennedy指出,化學回收產業仍屬小眾,其發展主要依賴法規驅動,預計到2034年,各類化學回收年處理量將超過1700萬噸。這一數據雖較當前有大幅增長,仍僅占龐大塑料廢物的個位數百分比。 因此,企業聯盟建設大規模回收項目或為解決產業發展困局的一種可能解法。例如,此前提到的三菱化學集團、巴斯夫、科思創等7家化企聯合啟動的塑料試點回收項目,由各企業分別負責不同的回收過程階段,合作從100輛報廢汽車中去除塑料,并將其分為10種聚合物類型,再評估回收這些聚合物的可行性,嘗試建設大規模閉環回收系統。 類似地,2024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中國寶武、中國石化、華潤集團、中國五礦和中國鋁業(601600)聯合成立了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該集團將充分發揮各參建企業既有的業務優勢,由中國石化負責廢塑料循環利用,華潤集團負責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中國寶武負責廢鋼資源回收業務等。此外,該集團還將推進退役風電光伏、動力電池等高效利用,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探索我國循環經濟行業規范運營模式和標準制定輸出。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