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銅價“狂飆”下,產業鏈喜憂參半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4-03-25 15:27

進入3月,全球銅價持續走高,倫敦銅升破9000美元/噸關口后繼續走高,最高達9164.5美元后出現小幅震蕩,創2023年4月中旬以來新高。

國內市場方面,3月19日,滬銅、國際銅主力合約雙雙創下新高,本周漲幅甚至一度超越黃金。截至3月21日收盤,滬銅主力合約收漲0.85%,達到73240元/噸;國際銅主力合約收漲0.87%,達到65280元/噸。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本次銅價上漲主要是受到供需緊平衡的影響。一方面,海外銅礦供給趨緊,國內冶煉廠傳出減產消息,市場對銅供給量短缺產生擔憂;另一方面,全球制造業復蘇與綠色能源轉型的加速,正推動銅需求進一步增長。

但隨著銅價“狂飆”,銅產業鏈喜憂參半,上下游企業正出現明顯分化。

         


銅價為何“狂飆”

3月以來,銅價走出一輪快速上漲行情。截至3月19日收盤,滬銅主力合約收跌0.21%,盤中最高達到73900元/噸,為近兩年來新高;國際銅主力合約也在當日下午盤中創下65920元/噸的開年新高。

盡管銅價在3月20日出現小幅回調,滬銅主力當日下跌0.89%,但在本周內,銅價已經跑贏金價。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收盤,滬銅、國際銅主力合約在一周內漲幅分別為2.33%和2.23%,而滬金主力合約一周內漲幅1.8%。

銅價為何“狂飆”?卓創資訊銅分析師劉蕓禎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銅價強勢上漲的主要推手還是來自于消息面的影響,目前國內銅冶煉企業或有減產計劃,同時部分銅材企業正在停產檢修,正以消耗庫存為主,且有大部分銅材企業表示,終端訂單驟減,在高價銅的背景下開始推遲生產計劃,需求跟進不足。

3月13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銅冶煉企業座談會,國內19家銅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到會,與會企業在提高準入門檻、嚴控銅冶煉產能擴張等方面取得共識,減產消息隨即傳出。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減產消息致電多家銅企求證,洛陽鉬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減產計劃并不涉及洛陽鉬業。另外,江西銅業、北方銅業此前均表示,行業內尚未有減產決定落地。

盡管減產計劃尚未實施,但市場情緒已被調動起來。有業內人士表示,若該計劃落地,未來一段時間內銅供應量將有所減少,從而對市場價格形成支撐。

華安證券金屬新材料首席分析師許勇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國內冶煉廠近日出現減產傳聞、海外礦端持續收緊等因素影響下,市場擔憂銅礦供應量或將出現短缺,銅價因此走高。

記者注意到,自2023年年末以來,海外礦端干擾不斷發生。2023年11月底,世界知名礦業公司第一量子旗下科布雷銅礦關閉,目前尚未看到2024年6月重啟的明確信號,該礦企銅產量占全球1.5%。2023年12月,英美資源集團將2024年銅產量目標下調至73萬噸至79萬噸(減少18萬—21萬金屬噸)。有市場人士預計,2024年全球銅精礦的供需缺口約為17.7萬噸。

在需求方面,銅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和綠色能源轉型過程中的基本金屬。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能源、基建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增長,銅應用和需求有望迎來新發展。

高盛集團也在其最新發布的金屬行業報告中指出,全球制造業復蘇周期展現,大宗金屬需求有望步入新的上行周期。在中國“雙碳”政策及歐洲地區制造業復蘇帶動下,出現成本刺激效應,銅鋁等金屬將逐步進入供需缺口階段。

銅產業鏈出現分化

隨著銅價大幅上漲,銅產業鏈波動風險逐步增加,上下游企業已出現明顯分化。

對于上游礦端企業來說,銅價高漲預期正刺激其主動尋求高品質礦山資源,并加速擴產增產。3月15日,中礦資源公告稱,擬現金收購贊比亞的銅礦項目,以增加公司礦產資源儲備,提高公司競爭力。3月2日,北方銅業公告,目前正在積極推進銅礦峪礦現有采礦權底部80米標高以下深部資源勘探,以進一步延長服務年限。2月23日,紫金礦業公告稱,其西藏巨龍銅礦二期改擴建工程項目獲有關部門核準。據悉,該項目預計2025年底建成投產,達產后一、二期合計年采選礦石量將超過1億噸,年礦產銅將達30萬至35萬噸。

與此同時,在產業鏈中游的加工環節,依據訂單量賺取加工費的銅加工企業壓力倍增。一方面,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資金成本顯著增長;另一方面,加工費持續低迷,部分企業經營甚至處于虧損狀態。

國信期貨指出,2023年底,海外銅精礦現貨加工費約在80美元/噸以上,此后僅兩個半月內,急跌至20美元/噸附近。截至3月1日,上海有色網(SMM)銅精礦現貨加工費指數(周)報16.41美元/噸。

信達期貨近期研報分析稱,當前加工費處于非常低的位置,且向下的趨勢仍然迅猛,且礦端的產出又未得到緩解,部分冶煉廠為了抵抗虧損的壓力不得已選擇減產或停產。據中部地區一家國有銅生產商負責人透露,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出乎意料,已經打亂了企業原本的生產經營節奏。

在產業鏈下游的用銅環節,多家企業正積極應對銅價上漲帶來的成本波動,通過套期保值、長單鎖價、戰略庫存等方式,鎖定成本實現收益。據了解,特變電工、金田股份、福立旺等企業均已經開展套期保值業務,并安排專人負責收集市場信息,定期召開行情研判座談會,討論和制定套期保值的具體措施。金杯電工、華菱線纜、長纜科技等企業也向投資者表示,公司對銅價上漲已有一定預期,目前在手原料庫存充裕,并有一定比例的戰略庫存。

據了解,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通過長單鎖價是另外一種可選的風險對沖方式。例如,燦能電力、億能電力等電氣設備生產企業,已經通過和上游經銷商簽訂長期供貨協議,部分鎖定了銅價波動幅度,可更為靈活地安排生產計劃。

銅價或將高位調整

對于未來銅價走勢,行業普遍認為,銅供需緊平衡的格局將為銅價提供堅實支撐,預計銅價將迎來周期性上行,但并不排除高位調整的可能。

洛陽鉬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幾年,隨著綠色低碳產業高速發展,全球銅需求持續增長,但在地緣政治、投資不足等多種因素制約下,全球礦產銅增長乏力,整體供應偏緊。基于這一背景,公司非??春勉~價的長期走勢和銅未來的下游需求。

3月18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發文表示,目前國內的銅消費并不理想,庫存超預期累積,下游訂單比較一般。銅價目前大漲停留在炒作預期階段,后續需要消費的進一步驗證,否則在高位容易面臨回落的風險。

許勇其認為,短期內銅價仍然會維持高位,但從中長期來看,需要注意供給短缺與下游需求是否會形成共振,但仍然會在高位調整。

劉蕓禎也提示稱,當前市場參與者情緒迷茫,對于當前動蕩不安的消息面無法準確把控,謹慎操作態度上升,但考慮到后期減產計劃的落地,從長期來看,銅市格局向供需緊平衡邁進。短期內銅價大幅回落可能性較低,預計回調整理,中長期依舊持看多思路。

另有券商表示,銅將是2024年確定性最大的有色金屬之一。據高盛集團分析,結構性供給不足已無法滿足需求,銅價必將大漲以實現需求的自我調節。預計供需緊縮態勢將持續到2025年。銅價今年末有望觸及10000美元/噸,2025年或將突破12000美元/噸。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