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2023年10月再生塑料行業事件及發展情況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10-27 14:32 [導語]?10月與再生塑料行業相關的關鍵詞有:塑料污染治理、停工令、技術突破、擴能等。圍繞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科研機構都按照綠色低碳、集約高效、循環發展的原則,從前端回收、中間加工利用、技術攻關、后端再利用等環節展現力量。全方位全鏈條防治廢棄塑料污染,將有力助推碳減排碳中和,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其原則是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治理塑料污染非一日之功,需要全鏈條統籌寫作,并采用更加資源高效的辦法,從合成-加工-應用-廢棄物處置多個環節對塑料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1.治理海洋塑料污染 政府及企業在行動 海洋塑料污染日益受到全世界范圍內的關注,聯合國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超過4億噸,而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就達到了1100萬噸,如果不加以干預,這些塑料垃圾將在未來20年內再增加兩倍。為了治理這一全球性的污染問題,國內政府和企業都在思考如何回收再利用。 政府層面,近日浙江省臺州市人民政府組織召開“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國家試點工作推進會。臺州市作為試點先行地區,“藍色循環”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具備基礎優勢,示范效應凸顯,受到各級領導關注重視,臺州市各方力量要全力推動,積極爭創國家試點。下階段,“藍色循環”工作必將受到更多關注,要繼續做好項目的深化。 企業方面,越來越多的大品牌開始參與到海洋塑料的回收利用工作中,在產品中批量使用OBP(趨海塑料),紛紛加入海洋塑料再生應用的隊伍來。華為推出HUAWEI Watch 4,搭配業界首款再生尼龍復合表帶;蘋果在發售新的Apple Watch時,也用到了回收的海洋塑料制成的“碳中和表帶”;Adidas生產了近1800萬雙含有海洋塑料的鞋子等。 相信通過政府及企業的共同配合,海洋塑料污染問題的解決將指日可待。 2.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停工令來了 生態環境部組織起草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2023年10月1日至 2024年3月31日,山東、河南、河北、山西等化工大省幾十個城市化工企業面臨限產停產。 實施范圍:1、北京市;2、天津市;3、河北省石家莊、唐山、秦皇島、邯鄲、邢臺、保定、滄州、廊坊、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區、定州、辛集市;4、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晉中、運城、臨汾、呂梁市;5、山東省濟南、淄博、棗莊、東營、濰坊、濟寧、泰安、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6、河南省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商丘、周口市以及濟源市;7、陜西省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市 (含韓城市)以及楊凌示范區。《征求意見稿》要求,依法依規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不得以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為理由,不按應急預案要求隨意啟動預警、提高預警級別、延長應急響應時間。以鋼鐵、鑄造、建材、有色、石化、化工、工業涂裝等行業為重點,創建一批大氣治理標桿企業。實施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對環保績效 A 級和引領性企業實行自主減排,對納入正面清單的標桿企業,監督執法做到“無事不擾”。 每年秋冬季以上地方都會有治理大氣污染的停工令,區域內企業較為熟悉,生產安排也早已在計劃中,預計不會產生尋貨難局面。 3.聚乙烯相當于“固體石油”,塑料循環領域新突破“氫呼吸” 廢塑料長期積累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且浪費資源,廢塑料污染治理是我國的國家戰略,廢棄塑料易回收利用,在各種固廢中也更具回收利用價值。近幾年不斷有科研團隊持續在塑料循環領域有重大發現或技術突破,這些將會給廢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極大便利。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杰教授課題組在塑料循環升級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氫呼吸”策略,在無需額外添加氫氣或溶劑的情況下,將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環狀烴類,為廢棄塑料的“人工碳循環”提供了新方法。 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把目光聚焦到石油加工的一個重要過程——加氫裂化,它可以將長鏈段的重質油裂解,從而得到短鏈的油品,如汽油、煤油和柴油等。研究人員參照該方法,以聚乙烯為原料進行加氫裂化實驗,并順利轉化為汽油餾分的鏈狀烴產品,進一步證實聚乙烯就相當于“固體石油”。 4.上海市:2025年廢塑料回收量達到70萬噸/年 近日《上海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方案自2023年10月11日開始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方案核心重點提煉: 1.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共有1.5萬個可回收物交投服務點、198個中轉站、15個集散場,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約7200噸; 2.計劃到2025年,廢塑料回收量達到70萬噸/年;廢舊紡織品回收量達到14萬噸/年; 3.增加塑料瓶、廢舊紡織品等智能回收機和智能回收站配置。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分揀加工、運輸、貯存、利用等流程數字化,形成可追溯、可驗證、可控的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鏈; 4.預計到2025年,可回收物中轉站集散場建設不低于160個;資源循環利用企業培育和發展不低于200家; 從《方案》中可以看到上海市未來將致力于推動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規范化、集中化和產業化,支持、培育塑料廢棄物高水平資源化利用的項目和企業。 5.科思創全球首條物理回收聚碳酸酯專用生產線在上海投產 10月18日,科思創宣布其全球首條物理回收(MCR)聚碳酸酯專用生產線已在上海一體化基地正式投產,每年將生產超過2.5萬噸含有物理回收成分的高品質聚碳酸酯。該投資項目旨在滿足市場對消費后回收再生(PCR)塑料日益增長的需求,主要覆蓋電子電氣、汽車和消費品等應用領域。 隨著各國監管法規趨嚴,全球范圍內對回收再生材料的需求呈現激增趨勢。例如,歐盟提出了關于報廢車輛的指令,對再生塑料的使用設定了嚴格的標準。此外,消費電子等領域對回收材料含量高的需求也在進一步增長。 在需求強勁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石化巨頭如科思創在實現循環經濟和2035年氣候中性目標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通過擴大再生塑料生產能力,推動和引領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