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公共衛生事件與俄烏沖突影響下管材難獨善其身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03-28 13:17 在新冠肺炎疫情、通脹走高、供給擾動、金融動蕩等多重風險尚未消退的情況下,俄烏沖突也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沖擊。對一些國家來說,能源、食品等商品價格上漲將使通脹形勢更加嚴峻,經濟則可能陷入滯脹泥潭。 從對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影響看,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首當其沖。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和原油出口分別占全球的26%、8%和12%。沖突爆發以來,國際能源市場大幅動蕩,原油、天然氣價格飆升。油價一度達到139.2美元,為2008年7月以來最高,已接近當時147.5美元的歷史最高點。 美國、英國和歐盟都開始禁止或者減少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進口,其他能源出口國將從貿易轉移效應中獲益。而對進口國而言,價格上漲難免導致能源支出大幅上升。 歐盟對俄羅斯能源進口的依賴程度很高: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度分別為30%和39%,而德國則高達35%和55%。歐盟計劃在年內將對俄氣的依賴度降低三分之二,到2027年不再從俄羅斯進口油氣煤,調整成本并不低。相比較而言,美國只有8%的石油和成品油進口來自俄羅斯,且自身潛在供給能力很大,可替代進口途徑較多。然而,美國經濟自去年以來一直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能源價格飆升勢必對此雪上加霜。 做為管材料及一切化工產品的起始原料原油,地緣局勢沖突導致的國際油價飆升,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到單獨的化工材料來說更不會有意外產生,雖然前期國內管材料市場走勢的主導因素是供需關系,但自俄烏沖突開始,原油價格的高低起伏,與管材料的波動趨勢不謀而合,本應在三四月份的傳統管材小旺季,在新冠疫情和俄烏地緣沖突的影響下,雖市場價格是在走高,但深究之后,會發現場內業者紛紛叫苦連連。原料成本的突增,傳導至下游制品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消化中間增加的成本價格,但短期內的突然增加,絕大多數是接貨商是難以接受的,再加上月初開始,山東、福建、深圳、上海等地陸續出現的新增確診病例急劇增加,我們國家并沒有效仿歐美國家的“躺平政策”,依舊堅持實現區域動態清零才恢復區域的疫情封控管理。在遏制病毒傳播的同時,交通運輸再度受挫,管材料生產商的跨區域調配受阻,在高成本的基礎上,有疊加了運輸成本,而且部分貨物由于區域封鎖難以運達;封閉管理下的建筑工地停工,制品廠工廠停工,致使市場整個形成高報價低成交的尷尬局面。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