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400萬缺口下的漲價潮 紙企們并不慌張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1-07-15 10:44

夏至后的廣州,烈日炎炎。為了收廢紙,王亮仍每天在白云區蹬著三輪車,穿梭于各個小區之間。

“收廢紙賺的就是個辛苦錢。”王亮向界面新聞記者說,“只有下暴雨才不出門。”

王亮今年26歲,長相與旁邊的三輪車和廢紙有一種反差。他個子高挑,留著利落的寸頭,雙目有神、鼻子立挺。在長時間日曬下膚色偏深,流露出一種不羈的帥氣。

他的客戶比較固定,大部分由朋友介紹。有時他會和客戶留下電話或微信,等他們廢紙攢到一定數量,直接上門收購。

界面新聞記者與王亮相識于一個名為“二手回收生意”的微信群內。在這個群里,國內各地收廢紙的師傅們交流收購價格、紙品分類和打包要求等。

他屬于行業新人,今年春節后在朋友的帶領下才正式進入收廢紙行業。在武漢東西湖收廢紙的方師傅,入行時間更短,才一個半月。

“今年身邊干這個的好像變多了。”王亮說,“有利潤大家才會進來。”

400萬缺口下的漲價潮

讓王亮欣喜的是,自他入行后,廢紙價格一直在漲。

因為下游紙廠的瓦楞紙及箱板紙市場價格高位運行,也帶動了上游廢紙價格一路高歌猛漲。

年初,各類國產廢紙的收購價已普遍在2000元/噸以上,A級廢紙收購價甚至高達2500/噸以上。

5月以來,受“618”電商活動節提升需求等因素影響,瓦楞及箱板紙市場進入價格上行通道。該月,廢紙系龍頭企業四次上調廢紙價格。

據紙業觀察近日消息,在廢紙龍頭玖龍紙業(02689.HK)的領漲下,國內60余家紙廠再度扎堆上調廢紙價格,漲幅在每噸30~50不等。

隆眾資訊數據顯示,今年國廢黃板紙價格歷史上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截至6月上旬,黃板紙A級均價達2397/噸,環比上漲5.36%,同比上漲近三成。

“廢紙價格上漲主要是受自身供需面的影響。”劉健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今年廢紙市場整體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

據卓創資訊預估,今年中國全年廢紙的消耗量在5600萬~5800萬噸。因今年外廢正式清零等因素影響,國內廢紙將存在409萬噸左右的缺口。

界面新聞根據中國造紙工業協會、卓創造紙等機構數據統計,這一缺口將是近十年第二高位;缺口最大的份額為2020年,達450萬噸。

中國紙業網報道稱,近期北方有部分紙企受大氣環保治理影響,市場供應偏緊。華南等地區雨季到來,廢紙難以保存,導致整體廢紙回收量不足,多地紙廠廢紙到貨量下降,不得不提價來提高到貨量。

需求面上,國內廢紙的需求量主要掌握在下游成品紙紙廠手中。以廢紙為主要原料的成品紙產品主要有箱紙板、瓦楞紙和白板紙等。

其中,箱板紙產能占比最大,達到47%;其次是瓦楞紙,占比近四成;白板紙占比最小,占比逾一成。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輝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紙廠成品紙的需求和民生經濟息息相關。今年國家經濟逐漸從疫情中恢復,雖然成品紙需求距離疫情前的水平還有一定距離,但已在慢慢恢復的過程中。

劉健表示,海外廢紙進口清零后,紙廠會尋求一些替代物,例如進口廢紙再生纖維漿,或是直接進口成品紙。

但今年遭遇了另一個不可抗力因素——受海外疫情影響,全球海運費大幅上漲。這造成進口廢紙再生纖維漿等替代物的性價比,較國內廢紙低,因此紙廠加大了國廢的采購力度。

此前,進口廢紙占國內廢紙的供應比例較高。在中國廢紙原材料中,約有三分之二來自國內,三分之一來自海外。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下稱《禁廢令》),強化了對廢紙的進口管理。

受《禁廢令》政策影響,國內廢紙市場曾出現投機炒作。劉健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廢紙價格曾在2017、2018年達到過兩個頂峰,最高時廢紙價格在3000-3100/噸左右,隨后逐步回落。

2020年1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共同發布了《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并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

隆眾資訊廢紙分析師宋立云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外廢禁止進口,對國內造紙市場的原料供應形成了較大挑戰,國廢替代性需求上升。

宋立云稱,因進口廢物管理等政策影響,今年國內廢紙供應結構徹底改變,進口廢紙退出歷史舞臺。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中國廢紙進口量分別為1703萬噸、1036萬噸和689萬噸,分別同比下降33.8%、39.2%和33.5%。

紙企們并不慌張

廢紙的采購價格、力度,話語權一直都掌握在下游紙廠手中。

多位業內分析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廢紙價格的漲跌是調節下游成品紙價格和銷量的一個工具。

宋立云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紙企多根據自身需求調整國廢采購價格,以平衡采購成本與到貨情況,以及保持一定的廢紙庫存量,滿足生產需求。部分紙企面對上行的廢紙價格,會相應降低廢紙庫存量,減少成本壓力。

山鷹國際、景興紙業等企業董秘也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可以向下游傳導成本壓力。今年成品紙價格也有所上漲,維持了企業的利潤。

玖龍紙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廢紙企業。截至去年6月,玖龍紙業漿紙總設計年產能為1732萬噸。

其次是理文造紙。官網顯示,該公司主要生產不同級別及規格的包裝用牛皮箱板紙及瓦楞芯紙,年產能逾738.5萬噸。

財報顯示,去年山鷹國際的造紙總產能達到644萬噸,位列行業第三。

面對國內廢紙原料的短缺,以上述大型紙企為代表的國內主要紙廠,開始自建廢紙分揀中心,積極搶占國內優質廢紙貨源。

與此同時,由外廢生產的再生纖維漿,也得到國內紙企的青睞。按照政策,外廢不得進口,但外廢制成的紙漿允許進口。

界面新聞獲悉,上述龍頭企業均已陸續在海外投資建立再生纖維漿生產線,把廢紙加工成再生紙漿再進口到國內,以滿足自身的原料需求。

由于紙漿運輸時間過長容易變質,質量將下降。因此,距離中國較近的東南亞地區,成了中國紙企設廠的優先選擇。

玖龍紙業曾公告稱,計劃2023年底之前新增漿紙產能達1107萬噸,這些新增產能將來自中國和馬來西亞。

山鷹紙業董秘辦工作人員則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該公司去年在東南亞已有70萬噸的再生漿產能落地。預計今年還有40萬噸自身在建再生漿、以及20萬噸合作開發的再生漿產能落地。這基本上可以滿足自身企業的需求。

同樣在東南亞設廠的還有理文造紙、景興紙業等。

2019年,景興紙業在馬來西亞的西馬東海岸雪蘭莪州,投資建設了80萬噸廢紙漿板及60萬噸包裝原紙生產基地的項目。

景興紙業董秘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今年廢紙價格上漲,該公司一方面拿出了一部分去年的庫存,同時也繼續加大了對海外廢紙漿的采購力度。

劉健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因疫情影響,海外居民外出活動減少,外廢的回收量減少,導致今年外廢成漿的成本上漲。

他認為,若外廢回收量隨著疫情好轉恢復至正常水平,進口再生纖維漿才是紙企國內應對原料短缺的最優化路線。

劉健表示,外廢是一次打漿,廢紙纖維長,適合做高檔箱板紙。國廢則為多次循環利用,纖維短,生產的箱板紙容易塌陷。

景興紙業此前在調研公告中也表示,因為纖維品質原因,進口中的優質廢紙,這一部分需求是國內廢紙無法替代的。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自2017年起,中國的再生纖維漿進口量由1.2萬噸,迅速擴張至2019年的約90萬噸,增幅達74倍。

去年中國從海外進口再生纖維漿達177.72萬噸,同比幾近翻番。據卓創資訊預計,今年中國將從海外進口再生纖維漿360萬噸,同比將翻倍。

《中國造紙》雜志報告稱,在此新格局下,廢紙龍頭企業的行業地位得到提升,行業的話語權在加重。從長遠來看,這有利于促進行業加快統一廢紙回收標準,通過建立廢紙回收供應鏈運營管理體系,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實現產、分、銷全鏈條一體化。

但這對于國內廢紙回收行業的中小企業而言,是一大挑戰。

華經產業研究院報告稱,在大型紙企已在海外積極布局的情況下,國內中小企業未來的原料供應將是其生存發展的瓶頸。由于紙廠之間的采購博弈,中小紙廠生存環境愈加艱難,企業的經營風險將變大。

回收龍頭尚未出現

雖然不斷上漲的行情,吸引了更多像王亮這樣的年輕人進入廢紙回收行業。但在下游紙廠牢牢掌握話語權的情況下,收廢紙生意并不那么好做。

方師傅對界面新聞表示,疫情影響了他原本的工作,身邊有朋友在收廢品,掙到了一點錢,自己就跟著改了行。

王亮和方師傅都是廢紙回收產業鏈中的最上游,他們需要將回收的廢紙賣給打包站,打包站再將廢紙分類包裝,最后賣給紙廠。

王亮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不同地區、不同的紙張類別,價格會有所差別。以黃板紙為例,近期他賣得最好的一次,打包站開出了2.35/公斤的價格。

他收購這批紙的成本價約1.76/公斤。由此計算,如果一天收1000斤廢紙,他可以賺300左右。

但大部分時間,王亮并不能掙到這個錢。“因為一般一斤廢紙的利潤也就2毛多,而且并不能每天能收到1000斤的量。”

“賺得就是差價。明天打包站會開出多少價格,只有明天才會知道。”王亮稱。

除了像王亮這樣進入行業的個人變多了,一些新型的互聯網線上廢紙回收平臺也在增加。

據天眼查專業版資料顯示,2019年全國新增線上回收廢紙企業22家,去年新增11家,今年5月底前新增了3家。截至今年6月24日,全國共有218家線上回收廢紙企業,包括牧紙人、綠巨能、綠犀牛、收紙拉等。

在這些企業的宣傳文中,多認為廢紙中藏著一個千億級市場。

據界面新聞記者咨詢了多家線上回收廢紙企業了解,這些互聯網線上廢紙回收平臺多采用客戶線上下單,線下回收員上門稱重、計價結算的形式,平臺統一將回廢紙分類打包賣給紙廠。

綠犀牛在其官網稱,這一互聯網結合廢品回收的模式,可以使得街頭回收游擊隊人員變得正規,提高回收效能和利潤。

但該模式也存在前期投入巨大,需要切入市場改變人們賣廢品的習慣等問題。

除了自己雇傭回收人員上門收取廢紙,有一些線上回收平臺還會招募加盟者或者騎手,賺取平臺費進行盈利。

王亮表示,他曾掛靠過啟綠鳥平臺成為騎手上門收貨,最終因較高昂的平臺費選擇退出。

截至目前,行業內還未有一家專門的收廢紙平臺脫穎而出,并且實現碾壓式地發展。

今年2月,綠犀牛宣布完成2000萬美天使輪輪融資,由中豫綠色基金領投、大德資本等跟投。這是公開披露的廢紙回收領域獲得的最新融資。

據界面新聞梳理,2018年前后,曾出現多家互聯網和收廢紙想結合的企業,包括紙去哪了、閑豆、千鳥互聯等。

2018年5月,紙去哪了完成天使輪融資,融資額500萬,當時宣稱的估值已達1億。同年,閑豆宣布完成億級C輪融資;千鳥互聯宣布完成數千萬A+輪融資。

此后,這些公司或逐漸鮮有聲音,或發展始終局限在個別城市,未獲得大規模地推廣。

長期以來,國內回收市場非常分散,管理也較為混亂,想要借助互聯網的方式改變這一模式,并未易事。

廢紙收購領域未形成絕對的龍頭,勢單力薄的廢紙收購者們,缺乏與下游的對抗能力。即使在供不應求的市場中,它們也沒有議價權。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健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廢紙的水分高,容易發霉,難以長時間囤貨。此外受存放空間以及現金流的影響,一般廢紙收購者難以進行較長時間的囤貨。

廢紙打包站受現金結算、倉庫容量有限等因素影響,廢紙囤貨呈循環式,一般也不會囤貨超過兩周以上。

在擁有了足夠的空間、現金流等條件后,廢紙收購者在看漲行情中,或許才能獲得與紙企一較高下的能力。

這個市場,還在等待帶頭大哥的出現。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