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循環經濟的核心在于利用價值、渠道和再制造成本!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1-06-22 10:42

在德國,塑料瓶、廢紙也可通過專門的渠道統一進行回收。在循環經濟的框架下,產品的使用年限得到提升,這不僅保護了環境、節約了資源,大部分情況下還能為消費者節省費用,同時為資源再利用企業提供新的商機。

對我國而言,循環經濟的發展具有以下兩方面的重大意義:

(1)從“雙循環”視角來看,循環經濟有助于提升內循環效率,同時提升外循環中我國在國際產業鏈中地位,減少稀缺原材料的對外依賴;

(2)從“碳達峰、碳中和”視角來看,大力推廣循環經濟,通過減少高能耗的 原料加工環節,最終來實現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的降低。

循環經濟的核心在于:將使用過的產品的后流通渠道進行優化,對可回收、有價值的材料進行再利用。材料的再利用價值和渠道、再制造成本是評價全生命周期經濟性的核心;因此,政策對于再制造產品認證、渠道的約束與監管是必要措施。

目前,制造端通過減少或替代高能耗的原料加工環節減碳,材料再制造能力是核心競爭力,原料保障、定價權是基礎,再制造產品的認證需要政策支持。

2021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建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促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工業固廢主要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共伴生礦)、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農作物秸稈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為主。

建材化利用仍是主要利廢途徑,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有五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產業布局集聚化,示范基地要綜合施策,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大“小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推動相關產業向基地集聚,發揮基地的產業集聚和鏈接效應。鼓勵骨干企業遵循市場化原則,通過兼并、重組等多種措施,擴大經營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產業集中度。

二是利用方式低碳化。示范基地要著力推動區域內傳統產業綠色轉型。鼓勵企業優化生產工藝流程,選用高效節能設備,減少資源能源投入,發揮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對天然礦產資源的替代和對降碳的協同增效作用。

三是技術裝備先進化。

四是模式機制創新化。鼓勵示范基地和骨干企業創新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大宗固廢處置利用與生產掛鉤等新機制,推動大宗固廢跨區域、多產業、多品種協同利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典型示范。

五是運營管理規范化。

德國的主流固廢處理方式就是回收利用。德國強制每個居民分類丟棄垃圾,并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處罰規定:罰單、提升垃圾的費用、乃至被管理員趕出公寓等。德國垃圾分為五大類,分別是:有機垃圾、輕型包裝、紙制品、玻璃制品以及其他生活垃圾等。德國通常會看到四個垃圾桶, 分別用于放置除了玻璃制品以外的四大類垃圾;而對大件垃圾、廢舊電器、危險廢物等特殊垃圾則設有專門的回收點。

目前,有色冶煉渣綜合利用情況最好,利用率已達90%以上,鋼鐵渣、粉煤灰、煤矸石的綜合利用也已基本成熟,利用率已達65%以上。由于目前國內外都沒有有效的針對赤泥大規模工業化處理技術,僅少量用作路基材料消納,過去發達國家也多是排入海中,導致赤泥綜合利用率最低,2018 年僅為4.29%。工業副產石膏、尾礦和赤泥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模式的探索將是今后利廢企業以及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行業的主攻方向。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