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五月初的紙包市場,紙價漲勢如虹,甚至一周時間連續四連漲,漲到連國家都坐不住連續三次點名大宗商品的漲價現象,火熱行情讓人一度想起年初市場漲上天的情境。只不過這次漲價潮只光顧了五月,在六月初便出現退潮的跡象。
以行業龍頭玖龍紙業為例,從3月底到5月初,玖紙的平均售價呈下降趨勢,在五一勞動節的良好需求帶動下而稍有回升,玖龍的這一波售價回升也對五月份整個市場的漲價起了帶頭作用。但一進入六月,市場紙價又開始恢復下探趨勢。
6月初,受到需求疲軟和國家調控的影響,灰底白板紙率先下跌。據市場傳言,玖龍4大基地下跌50-100元,天津基地下跌50-100元,太倉基地下跌100元,東莞基地下跌100元,重慶基地下跌100元。而另一家灰底白板供應商東莞建暉紙業則下調200元。此外,浙江寧波、臺州地區部分紙板廠紙板價格下調0.05-0.2元/平方米國廢局部下跌20-40元。
由此不難看出,進入六月,廢紙系的工業原紙價格已經失去上漲動力,部分紙種已經開始回調。“618”電商節的市場需求刺激已過,短期內如果沒有其它較大的需求節點,接下來一個月內紙價市場很可能返回至四月的“冷靜狀態”。
雖然漲跌皆是平常,但過于劇烈和頻繁的市場波動,尤其是來勢洶涌的漲價潮,卻向下游中小企提出了嚴峻挑戰。
原料價格翻漲迅猛,小型工廠拒單停機
面對原料漲價,行業龍頭具有市場議價權,手握更多的上游原材料籌碼,且都是以年單、半年單的形式拿貨,面對價格波動更為從容。而中小企業則是根據自身訂單量進行原料采購,原料價格上漲很容易對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影響,不僅增加其成本壓力,同時也影響其供貨量的穩定。
不久前,市場的反饋也驗證了這樣的觀點,一條“多家紙廠停產”的消息沖上了社交平臺的熱搜,不少大型造紙企業宣布停機檢修,原因主要是需要維護機器,或是縮減產能,限產保價,但小工廠的停產原因多是因為無法承受上游原料漲價的壓力,被迫停機拒單。相較之下,中小企業面臨漲價的沖擊顯然被動許多。
市場漲價下游企業卻不敢對消費端漲價
原材料上漲是這一波紙價上行的主要原因,幾乎已經是行業共識。從數據來看,自2021年以來,國內造紙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截至2021年4月29日,進口針葉漿、進口闊葉漿價格分別為7120元/噸、5288元/噸,較2020年低位分別上漲60%、49%。
原材料上漲,議價權又掌握在造紙龍頭企業手中,對中下游企業來說,利潤正在被快速消解,而中小企業更是舉步維艱。
目前國內的紙箱廠也在嘗試轉嫁價格壓力,但也遇到重重難題:一是消費端對價格十分敏感,下游企業對客戶的提價過程并不會順利;其二是之前國內紙箱價格已經有過一波漲價,但是對比原材料的漲價,企業利潤還是被吞得厲害,尚未形成規模的中小企業更是不堪重負,甚至有倒閉的風險。
漲價為龍頭帶來利潤下游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
由于行業龍頭大多手握著原材料資源,造紙行業的漲價潮可以為其帶來可觀的利潤增長,而原本在市場中只能分到一小杯羹的下游中小企業,在一波又一波漲價潮中卻受到了重創。
通過市場波動,我們也不難發現,漲價潮會暴露出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弱,而未來幾年,無法掌握產業鏈主導能力的小企業會慢慢退出市場。在行業競爭尤為激烈的市場,中小企業只有憑借各自的優勢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才能應對一次又一次市場波動所帶來的不斷挑戰。
如何挖掘自身優勢,如何尋求適合自身發展道路,則是行業中小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