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碳減排的定量分析研究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1-04-02 13:19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大國際場合就應對氣候變化提出有力度的目標和愿景,發表一系列倡議和看法,為我國綠色低碳轉型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全球氣候治理向前邁進注入了新動能。 2021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年2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意見強調,要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加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特別是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廢金屬、廢玻璃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回收利用率等。

一、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助推”碳減排

碳中和是一個綜合性目標,涉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和社會再生產全過程。要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需要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包括采用源頭減量、能源替代、節能提效、回收利用、工藝改造、碳捕集及利用等各種方式。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一個全方位、全流程的動態過程,既是能源技術和生產方式的轉型,也是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還是生活方式的轉型,涉及到全社會、經濟發展、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碳減排的路徑之一,同時兼具污染物減排的協同效益,無疑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方式。當前對碳減排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而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碳減排研究尚待加強。在重點耗能行業,利用廢熱廢氣生產零碳能源是一種“回收利用”,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通過對巨大的可回收物進行循環利用,更是一種實現碳中和效應不可或缺的方式。

2020 年,隨著無廢城市和美麗中國建設持續推進,環保執法與督查力度進一步加大,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減少原生礦產資源的使用量,不斷提高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環保原料的使用比例,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增長較快。

2019 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 3.45 億噸,同比增長 7.1% 。其中,廢鋼鐵回收量漲幅較為明顯,同比增長 9.8% ;廢紙和廢玻璃回收量增幅較小,其中廢鋼鐵所占回收量比例最大,在65%左右。

1.jpg

①:自2014年起,將中小型鋼鐵企業回收的廢鋼鐵、鑄造和鍛造行業使用的廢鋼鐵數量納入統計范圍。

②:自2014年起,將從熱鍍鋅渣、鋅灰、煙道灰、瓦斯泥灰中回收的廢鋅數量納入統計范圍。

③:報廢機動車相關數據來源于商務部全國汽車流通管理信息系統。

數據來源: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

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減少初次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研究表明,高耗能行業(鋼鐵、水泥、鋁和塑料)的產品再生,廢棄物(秸稈、林業廢棄物、生活垃圾)的資源化能源化利用以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三大領域的潛力最大。例如,鋼鐵領域,過去二十年國內鋼材消費量迅速增長將帶動中國國內的廢鋼資源快速增長,根據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數據整理,每利用 1 噸廢鋼鐵,評價可替代 1 噸多煉鋼生鐵,節約能源 60% ,可節約 0.4 噸焦炭或者 1 噸左右原煤,廢鋼鐵回收利用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率為 0.15t CO 2 e/t 廢生鐵 [1] 。鋼鐵行業的短流程趨勢(電爐代替高爐)加大了廢鋼的利用前景。再生鋁領域,再生鋁也可非常顯著有地效減少初次生產的能耗與碳排放。塑料循環利用領域,根據能源轉型委員會研究, 2050 年,中國的塑料需求中 52% 可由回收再利用的二次塑料提供。動力電池回收領域, 2019 年預計可回收三元正極 0.13 萬噸,隨后逐年遞增至 2030 年的 29.25 萬噸;預計到 2030 年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利用過程可回收鋰元素 0.65 萬噸。

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助推碳減排過程,可分為行業自身通過回收利用既可助力生產行業實現碳減排,又為企業在碳交易中增加了配額收益。

“ 十三五”期間單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了 18.2% 。近十五年來,我國的單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遠超全球平均水平,但從絕對數值來看,依然與全球平均數值存在一定差距。按照 2030 年前達峰的目標,后續僅為碳中和預留 30 年時間,因此“十四五”時期加速實現碳達峰將尤為重要。

2021 年全國碳市場即將開始交易,國內碳市場作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配套措施已經逐漸建立。再生資源的利用,無疑將為企業贏得碳排放配額的收益,為企業帶來新的綠色財富。

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碳減排的定量分析

目前,國內專家學者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制度、措施等進行了較為全面分析和高度整合,提出我國在各領域存在的各類問題、挑戰及建議。但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領域的相關研究,大部分偏定性,量化研究不足,這使得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發展對碳減排政策實施效果的分析存在不確定性。因此,研究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與碳減排的定量關系,將有利于分析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對碳減排的影響程度,更好的為行業政策設計及再生資源品類的應用提供重要工具。

資源循環利用和節能減排在環境經濟學上,是完全一致的工業活動。完成資源循環活動的同時,節約了原材料開采和再加工所需的能源,同時還減少了其它污染物的排放。

(一)典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節能減排情況

再生資源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是重要的國家資源戰略,是實現碳達峰和碳減排的重要抓手。再生資源與原生資源相比,可以大量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排放、有效保護環境和生態。特別是在當前原生資源日益短缺、開采成本不斷上升、價格逐漸攀升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再生資源,既能降低成本,又能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還可為經濟建設提供保障。以下重點對廢紙、廢銅和廢塑料回收利用節能減排的成效進行介紹。

(1)廢紙造紙節能減排

2.jpg

廢紙造紙技術是將各種回收的廢紙和紙板再生產。廢紙造紙可以減少森林資源的消耗,減少廢品廢料的產生。廢紙漿還減少能源消耗,廢紙制漿減少化學品消耗和廢水的污染負荷,廢紙造紙是一項綠色節能的環保工程。據了解,利用廢紙造紙與用傳統的植物纖維造紙相比較,可以節約 50% 的新鮮水,節省 60%~70% 的能源消耗。如果使用木材原料生產 1t 紙漿需要 4~5m 3 木材,利用廢紙制漿,每 1.25t 廢紙就能生產出 1t 的紙漿。廢紙制紙漿,不需要添加蒸煮類化學添加劑,減少化學品的量,相比傳統原料造紙可減少污水懸浮物排放 25% ,生化需氧量排放減少 40% ,可以減少 60%~70% 的大氣污染,減少 70% 的固體廢物排放 [2] 。廢紙回收利用溫室氣體減排效率分別為 5.42t CO 2 e/t 廢紙 [1] 。

(2)廢銅回收節能減排情況

3.jpg

隨著經濟的增長,銅的消費量逐年增長,然而礦產銅的持續開采將使銅礦資源枯竭。再生銅生產的單位能耗僅為礦產銅的 20% ,每利用 1t 廢雜銅,可少開采礦石 130t ,少產生 2tSO 2 、 13.1kg NOx 和 100 多 t 工業廢渣,節能 87% [3,4] ,因此世界各國對廢雜銅的回收再生尤為重視。廢銅回收利用溫室氣體減排效率為 14tCO 2 e/t 廢銅 [5] 。

(3)塑料回收節能減排情況

4.jpg

每回收利用 1Kg 廢塑料,相當于減少使用 2~3Kg 原油,相當于減少或節約進口 1Kg 塑料原料,可減少固體廢棄物填埋 0.53Kg ,可使煉制乙烯時 CO 2 排放量減少 50% , SO 2 減少 80% 。以廢塑料為原料要比從原油制造塑料可減少約 45% 的污水排放和 60%~70% 的能耗 [6] 。廢塑料回收利用溫室氣體減排效率為 0.36tCO 2 e/t 廢塑料 [1] 。

(二)再生資源回收量的初步預測

5.jpg

我國 2009 年 GDP 為 348517.7 億元,上升至 2020 年的 1015986.2 億元,年均遞增 7.18% ,增長幅度較大。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再生資源回收量日益提高,我國再生資源回收量由 2009 年的 14000 萬噸,上升到 2020 年的 37800 萬噸,年均遞增 10.20% ,增長速度大于 GDP 的增長(見圖 4 )。可見,近些年來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發展迅猛,為我國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為更好地分析再生資源回收量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預測未來經濟發展過程中再生資源回收量,本文利用回歸分析方法,對我國 GDP 和再生資源回收量之間關系進行分析,結果如圖 5 所示。由回歸分析結果可知,再生資源回收量與 GDP 之間關系如下 y=0.035x-524.35 ( 1 ) 式中, y—— 再生資源回收量; x—— 我國的 GDP 。 該公式的皮爾遜相關性水平為 0.965 ,在 0.01 級別下相關性顯著??梢姡覈洕l展與資源回收利用量之間高度相關。

6.jpg

根據 2009 年以來,我國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量與國民生產總值( GDP )的相互關系,本文做了從 2021 年到 2035 年的再生資源回收量的預測, GDP 的發展設定七種情景,具體如表 2 所示。

7.jpg

8.jpg

(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碳排放之間關系

由上述分析可知,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助于我國的節能減排,特別是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成效顯著?;诖耍竟澲攸c分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與碳排放之間關系,并預測未來再生資源回收量的變化對我國溫室氣體的影響。

由 IEA 可查得我國碳排放量,如表 4 所示。以圖 4 和表 4 的數據為基礎,采用回歸分析方法,對我國 2009 年 ~2019 年間再生資源回收量與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圖 7 所示。

表4我國2009年~201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9.jpg

10.jpg

由表 5 可知,在同一情境下,我國碳排放量逐年提高。在情景一的條件下,碳排放量由 2019 年的 980920 萬噸上升至 2035 年的 1157332 萬噸,年均遞增 1.13% 。雖然情景一的增速大于情景七的增速,但七種情境下碳排放的增速變化不大,波動在 0.96%~1.13% 之間,如圖 8 所示??梢?,提高再生資源回收量,將有助于我國的碳減排,對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將起到助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家的碳排放與各行各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并且對我國碳減排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多從“資源 → 產品 → 廢棄物”角度,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實現我國的碳減排。然而,再生資源行業,是從“再生資源回收 →生產加工→再生產品”角度,實現碳減排,相較于傳統的生產加工,資源回收利用產業不僅有助于我國碳減排,而且還有助于節約資源,減低生產費用,其對我國碳減排將有著更為深遠的影響。

三、再生資源行業助推碳中和的政策法規建議

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效實施也不僅是促進行業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也將對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七大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我國已著手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包括推動完善促進綠色設計、強化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法律法規制度,并強化執法監督和問責力度;健全綠色收費價格機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加大對資源循環利用財稅扶持力度;完善綠色標準、綠色認證體系和統計監測制度;培育綠色交易市場機制等。在上述設計中,借助科學有效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碳減排定量分析手段提升相關制度的可行性。

在全球邁向碳中和的背景下,各國以及各企業如何核算其本國和本國企業的碳排放已及產品碳足跡,產生的碳排放量的“歸屬”問題將變得越來越現實而重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的發展革新在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將日益發揮作用,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碳減排核算標準和評價體系也需逐步建立完善。這不僅能夠促進行業技術水平的提升,還有助于為各行業碳中和行動提供重要量化指標參考。

碳達峰碳中和的本質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碳排放逐漸“脫鉤”。要順利實現脫鉤,必須要堅持以高質量綠色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推動經濟體系全面綠色升級,這就抓住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牛鼻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實現產品綠色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一端,是探索建立綠色供應鏈制度體系,同時也實現我國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因此,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碳減排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提高國內經濟發展過程的效率與公平;另一方面在也可在經濟全球化新階段更好地分工協作。


文章分類: 行業研究
分享到: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