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近年廢鋼購銷企業巨額虛開發票大案頻發,為何下游鋼鐵企業未遭刑事追責?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1-03-25 11:11

統計數據顯示,鋼鐵冶煉多用1噸廢鋼原料,比生鐵可節省60%能源、40%新水,可減少排放廢氣86%、廢水76%、廢渣72%、固體排放物(含礦山部分的廢石和尾礦)97%。由于廢鋼鐵屬于再生資源,環保功效顯著。廢鋼鐵作為可實現無限循環利用的鐵素資源,是唯一可以緩解鐵礦石瓶頸矛盾的大宗鋼鐵原料,其循環利用有著很高的經濟、環保和社會效益。一直以來我國鋼鐵企業的廢鋼鐵原料主要來自于國內采購和國外進口兩部分,國內采購中正規企業銷售廢鋼鐵邊角料的數量有限,且對銷售對象有諸多限制,因此眾多鋼鐵企業的廢鋼采購來自于社會個體供應商。2017年以來我國對廢鋼鐵、廢銅、廢鋁料等固體廢物限制進口,導致國內眾多鋼鐵企業不得不增加社會個體供應廢鋼的采購量,而個體供應商無法提供足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痼疾使得鋼鐵企業采購成本上升、經營中的涉稅風險加大。加之近年來廢鋼購銷企業虛開發票大案頻發,下游鋼鐵企業被牽連進刑事案件的概率增高。對此,本文基于近年來處理廢鋼購銷企業虛開案件的經驗,結合鋼鐵企業的經營現狀,談談如何讓鋼鐵企業走出廢鋼采購環節的稅務困境、防范稅務風險,供讀者參考借鑒。

一、鋼鐵企業廢鋼采購業務面臨的稅務困境

鋼鐵行業產業鏈的主體由廢鋼鐵回收、分揀、初加工、配送、生產(應用)構成?;厥掌髽I經過廢鋼加工生產線按不同物品進行分選、分類后, 進行加工、凈化處理, 按鋼鐵企業產品標準加工生產出各種清潔的品種廢鋼,銷售或配送給鋼鐵企業回爐煉鋼。以廢鋼回收配送為中端,連接上游的廢鋼回收網點、下游的鋼鐵企業,以及廢鋼加工設備等衍生產業,構成了目前的鋼鐵產業行業鏈。

2019年上半年,我國廢鋼鐵消耗總量達1.011億噸,同比增加1341萬噸,增幅為15.28%。而上半年全國廢鋼鐵資源產生總量為1.16億噸,同比增加1300多萬噸,增幅為12.6%。其中,鋼鐵企業自產廢鋼0.27億噸,占資源總量的23%;社會采購廢鋼0.89億噸,占資源總量的77%。如此巨大的社會采購體量,采購方卻無法取得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以抵扣增值稅進項和列支成本,廢鋼采購中的稅務管理問題成為鋼鐵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巨大阻礙,鋼鐵企業遭遇的生產經營壓力明顯加大,企業陷入采購成本上升、利潤下滑的困境。

二、鋼鐵企業稅負成本不斷增加,涉稅風險進一步加大

根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的財稅(2008)157號文件,在2009年和2010年的執行中,廢鋼鐵回收業務分別有70%和50%稅收返還優惠政策,而2011年需全額上繳17%增值稅。稅負大幅增加,企業經營面臨困難。2010年,廢鋼鐵回收企業的稅負率9%;2011年國家對廢舊物資回收企業實行“全額征收,只征不退”,回收企業的稅負率高達16.3%。2019年增值稅政策發生調整,廢鋼鐵回收適用13%的增值稅稅率,由于無法取得足額進項,回收企業稅負過高,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舉步維艱。

稅負的增加帶動廢鋼鐵市場價格的上漲,又不斷將成本轉移到鋼鐵企業,導致鋼鐵企業采購成本大幅增加,致使再生資源采購價與原生資源采購價相差無幾。影響了部分鋼鐵企業多吃廢鋼的積極性,考慮廢舊物資的利用率和成本率,迫使一些企業從利用廢金屬為原料返回重新使用原生金屬為原料的老路,鋼鐵企業最終不得不轉而增加鐵礦石的采購,而鐵礦石的采購依然存在無法足額取得進項發票抵扣的問題。針對原料采購環節面臨的上述問題,鋼鐵企業選擇了不同的解決辦法,有些通過當地特殊的稅收政策解決,有些通過掛靠其他正規、大型的企業解決,有些通過其他辦法取得發票解決,不同的解決方法對業務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時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稅務結果,若處理不當,其引發的涉稅風險將會對鋼鐵企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稅賦增加帶來的采購成本上升嚴重制約鋼鐵企業規模化發展

前已述及,因為廢鋼鐵原料的供應環節實施17%(目前為止13%)的增值稅,而社會廢鋼多數來源于社會居民、個體工商戶、非經營性企事業單位及經營性工礦企業,而除經營性工礦企業外,95%以上的收購業務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這使得廢鋼鐵回收業務中產生了過高的稅賦。為此,大型的、正規的回收企業在開具銷售發票時要自己承擔幾乎全部的增值稅稅款;而部分小型的回收企業,則往往通過和小鋼廠“兩頭不開發票”的手段,搶奪本就緊缺的社會廢鋼資源,并獲得比大型、正規的回收企業更高的利潤。受政策、財稅的制約,可能導致回收企業規模越小越能盈利,規模越大、越正規的企業卻喪失經營的正規渠道,從而不利于整個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此外,一些省、市出臺的地方稅收扶持政策,增值稅繳納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額或部分補助回收企業。對于其他沒有稅收扶持政策的地區而言,很多回收企業大量收購廢鋼鐵后,在有稅收優惠的地區完稅。由于稅收優惠政策差異,致使部分地區每年大量的的廢鋼鐵資源外流,本地企業不能參與公平競爭,生存面臨嚴峻考驗。很多鋼鐵企業為降低企業經營稅收,選擇在有稅收扶持的地區設立回收企業,在當地完稅,這種異地經營、開具、取得發票的業務模式不僅限制了鋼鐵企業規模化發展,而且在稅收征管上也存在諸多風險,對于企業證明購銷交易真實性、完善業務材料、防范發票開、受過程中的稅務風險提出了很高要求。

四、鋼鐵企業廢鋼采購業務稅收風險防控建議

廢鋼是鋼鐵生產的重要原料。2019年7月1日,廢鋼鐵等8個品種固體廢物被調入《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廢鋼鐵進口量大幅下降,現在行業協會、鋼鐵企業正在積極呼吁放開廢鋼鐵進口限制。當前,鋼鐵行業環保和能耗約束作用日趨增強,鋼鐵企業均以降低鐵水比作為下一步重點工作,對廢鋼的需求量也將進一步增加。隨著未來鋼鐵企業的創新發展,廢鋼采購和回收處理應用量將會不斷提升。那么,在面對這一業務創新發展下,在經營管理層面上來講,加強鋼鐵企業廢鋼采購業務稅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但廢鋼行業因其特殊性及稅收政策現狀目前仍存在特別是采購環節的稅務風險,這也是制約鋼鐵企業大量使用廢鋼的瓶頸。針對鋼鐵企業廢鋼采購業務中突出的缺乏進項稅票抵扣及無票列支成本問題,筆者建議鋼鐵企業從以下三個方面防范風險:

(一)廢鋼采購盡量要求貨物和發票來源地一致。針對部分外地供應商,要保證貨物所有權的流轉符合相應的業務模式,也可以通過要求供應商在本地設立分支機構、租用貨場、合規貿易轉移等形式對本地貨物擁有所有權。此外,可以與當地汽車、電器等生產商及其配套廠直接簽訂采購合同,減少中間環節,確保貨物交易的真實性,同時統籌考慮稅務風險與采購成本的關系,評估稅務風險降低的同時增加的采購成本。

(二)針對采購業務中存在的掛靠行為,為避免中間環節處理不當給企業帶來不確定的問題及風險,鋼鐵企業可以建立掛靠雙方的定期考察制度,嚴格控制這類廢鋼公司的數量。此外,也可以選擇設立自己配套的回收企業,從而實現回收、生產一體化,對回收過程嚴格管控,從而減少可能產生的稅務風險。

(三)經常性開展稅務、經營業務的專項檢查。企業應從自身出發,定期倒查業務模式、業務內容,走訪供應商,與各廢鋼鐵供應商做好服務溝通工作,提出解決問題意見和建議,規避運作不規范產生的風險隱患,確保合作雙方合法、合規。在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的基礎上,可以聯合其他鋼鐵企業與政府協商,在財政及稅收政策方面有所傾斜,對部分誠信納稅、會計核算規范的鋼鐵生產企業給予財政補助或其他政策優惠,協調稅務部門解決生產企業采購環節無票列支成本的難題等。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