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包裝綠色化風頭正勁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1-03-05 10:21

綠色物流成為2021年的焦點之一。3月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開幕,正式進入全國兩會時間,綠色包裝、綠色物流、循環經濟等成為關注點。事實上,從去年以來,伴隨各項政策出臺,電商、物流、商超和餐企紛紛行動,從綠色宣傳、產品規范、回收流程等方面入手,潛移默化培育消費者綠色消費意識的同時,也不斷摸索著成本與效益的平衡。

政策劍指包裝規范

電商物流行業作為使用紙箱、塑料的“大戶”,將在包裝材料管理上更加規范。今年全國兩會上,據國家郵政局統計,行業綠色發展的議案建議提案達到12件,成為代表委員最關注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就綠色物流方面提出建議,包括建設包材公共回收處理機制,通過法律法規強制推行綠色物流體系建設等。

不僅如此,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郵政管理局了解到,今年北京將在綠色物流上下足功夫,例如開展重金屬和特定物質超標包裝袋與過度包裝專項治理,推廣可循環包裝等。

推進快遞包裝治理工作一年以來,北京通過推廣電子運單、瘦身膠帶等措施,全市行業節約紙張1萬噸以上,膠帶用量同比減少25%以上,具備條件的網點均已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包裝源頭減量和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公布的《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細化和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例如寄遞企業使用包裝物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使用有毒物質作為填充材料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1萬以下的罰款。如果企業未制定包裝操作規范,或者未按要求備案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以3000以上1萬以下的罰款。

這也預示著企業若要達到標準,需加大對綠色包裝的投入。一位資深物流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認為,企業可以基于技術發展可循環使用的包裝袋等產品,或者提高單個包裝的利用率,或通過逆向召回循環使用等方式,來降低快遞成本。

綠色化由點及面

可以看到,從去年以來,除了郵政快遞業,一系列關于塑料減量、垃圾分類的相關政策對商超、餐飲外賣等消費場景也提出了嚴格要求?!蛾P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關于做好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相繼出臺,將塑料制品使用和回收規范進一步壓實。

從企業端來看,電商、超市、餐企、物流企業正提速采用可降解塑料袋。在7-11、家樂福等便利店、超市中,限塑、環保相關主題海報和生物降解塑料袋正張貼、放置在醒目位置。據家樂福相關負責人介紹,后期收銀臺還將推出售價1至10多不等、可重復使用的無紡布袋供顧客選購,未來全年預計節省8000萬個普通一次性塑料購物袋。電商平臺在到家配送環節也有意做出改變。例如達達集團于去年12月開始在北京推廣可降解塑料袋。

而人們常用的塑料吸管、塑料餐具正悄然變為紙袋、紙吸管。據了解,2021年1月起,海底撈全國門店、外送全面推行用紙吸管替代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回收機制有待健全

不過,和超市、餐飲的包裝物相比,電商物流的包裝物更為復雜。電商物流除了涉及塑料包裝外,還包括紙箱、泡沫箱等外包裝,以及冰袋、薄膜等各類填充物,回收要素和回收條件較為復雜。在朝陽區的部分快遞驛站走訪時,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部分消費者會在驛站現場將包裹拆開,留下快遞紙箱,而更多消費者會直接將快遞帶回家。

一位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由于門店面積受限,較難擺放回收箱,平日會有十幾個快遞包裝被留下,如果有人來寄快遞,會挑選較為完好的紙箱進行包裝,“但很多包裝會存在磨損的情形,而且大小不一定與物品相匹配,這也導致循環利用受限”。

在高校場景中,北京商報記者看到,已有部分企業在網點附近設置回收裝置來引導學生。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一個回收箱大約能放置200多件外包裝。然而受困于包裝物磨損和尺寸差異,日均3000件以上的紙箱回收率僅為30%。

張近東表示,建設循環物流體系成本高、投入大,在單個企業業務量有限的情況下難以平衡成本效益。越往下沉,所面臨的成本壓力越大。如果不能有效推進行業間的循環物流,就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對此,他建議健全環保立法共建循環體系,降低運營成本,推動綠色物流體系建設。

快遞專家趙小敏認為,多方共同建立回收體系才是重中之重,在多城市試點垃圾分類的政策背景下,企業應研究合理回收方式,加大對快遞綠色包裝的宣傳力度。

據了解,在2020年7月,北京郵政管理局就曾聯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召開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工作座談會,就“快遞業+回收業”的具體合作內容與方式進行交流,并進一步探討回收體系建設、常態化激勵機制建立、現有工作體系銜接等問題。

可以預見,末端市場的回收機制將在未來進一步健全,而包裝物也會在《辦法》的約束下向規范、智能化方向演變,提升重復利用效率,來減負末端場景的回收壓力?!掇k法》提及,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與有關部門的配合,推進對包裝物依法實行綠色產品認證,建立實施包裝物編碼管理制度,推動包裝物溯源管理。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