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外廢收緊加速行業分化 紙箱企業或將迎來生死大考!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11-25 10:07

國內產銷基本平衡,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

國內紙板產銷基本平衡,紙及紙板進口額近年增量明顯,預計未來進口量趨于穩定。2019年紙及紙板國內年產量為10765萬噸,同比增加3.16%;紙及紙板國內消費量10704萬噸,同比增加2.54%,相比于前幾年產能過剩的情況,18/19年紙及紙板基本維持產銷平衡。2018年紙及紙板產量在近十年中首次下降,同比減少6.2%。這是由外廢價格升高,造紙成本增加,規模以上造紙企業數量減少,行業集中度提高所導致,同時這也使得紙及紙板的進口額自2017年起明顯上升,2019年已達到625萬噸,占國內總消費量的6%。2019年紙及紙板國內產量為10765萬噸,同比增加3%,預計隨著大型紙廠產業鏈一體化程度提高,各公司產能擴大,海外布局不斷發展,紙及紙板的產量會進一步增長,進口額趨于穩定。

各紙種產能布局變化較小,包裝紙板產能占比過半,部分紙種的人均用紙量近年小幅上漲。新聞紙產量占比逐年減少,特種紙及紙板產量占比逐年增加,其他紙種產能占比無明顯變化,其中,包裝紙板(箱板紙,瓦楞紙,白板紙)的年產能均達到50%之上。2019年新聞紙的產量占比為1.39%,產量同比減少21.05%,2019年特種紙的產量占比為3.53%,產量同比增加18.8%。箱板紙的人均用紙量在各紙種中最高,并且處于震蕩上升的狀態,箱板紙2019年人均用紙量為17.94千克。瓦楞紙與生活用紙的人均用紙量近些年來也有小幅上漲,新聞紙人均用量下跌明顯。預計未來箱板紙、瓦楞紙與生活用紙市場存在進一步發展空間。

規模以上造紙企業數量逐年減少,行業集中度提升顯著。自2015年開始,我國規模以上造紙企業數量逐年減少,2019年的規模以上造紙企業數量為2524家,其中有560家企業為虧損狀態。2015年起我國開始實行全品類廢紙申報配額制度,并設立申請資格門檻。部分企業無法拿到廢紙進口配額或者配額較少,使得紙及紙板的生產成本提高,利潤減少難以在行業中生存,使得行業集中度提高。2017年起我國發布《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廢紙政策進一步收緊,更多的造紙企業被淘汰出局。至2018年,造紙行業的行業集中度已經達到57.58%,相比2011年提升了20%,龍頭效應顯著。

企業逐漸適應限廢令規定,箱板紙產量回升,玖龍市占率位于行業首位。2019年箱板紙產量2190萬噸,同比增加2.1%,消費量2403萬噸,同比增加2.47%。自2017年限廢令政策發布以來,受廢紙原料限制與成本影響,2018年我國箱板紙行業產量減少10%。2019年隨著各企業的海外布局、整合產業鏈等方式以應對限廢令,我國的箱板紙產量有所回升,但產銷之間仍存在較大差額,還有一定的生產空間。箱板紙市場集中度相對白卡紙較低,占比較高的三家企業玖龍紙業、理文造紙和山鷹紙業合計市占率達到38%。隨著進口廢紙數量的減少,紙及紙板生產成本的提升,預計未來的行業集中度會提高。

箱板紙價格穩中有升,社會庫存小幅上升。截至2020年10月23日,箱板紙價格為4593.33 /噸,環比增加1.8%,同比增加17%。進入2019年8月以來,企業去化庫存導致箱板紙和瓦楞紙庫存量環比開始減少,1-3月庫存受春節和疫情影響波動上升,9月受消費旺季拉動下游包裝廠采購積極性,紙廠庫存天數有所下降,9月底箱板紙廠商和社會庫存分別為100萬和138.9萬噸,環比分別下降8.2%和上升2.06%,同比分別上升11.61%和14.7%;瓦楞紙廠商和社會庫存分別為64.1萬和87.8萬噸,環比分別下降11.71%和上升2.81%,同比分別上升18.05%和18.17%。

限廢令下預計廢紙供應將出現缺口,推動行業持續分化

廢紙進口政策逐漸收緊,史上最嚴《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開始實施。2014年起,我國開始修改《進口廢物管理目錄》,把所有廢紙品種均納入限制進口類;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嚴格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全面提升國內固體廢物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補齊國內資源缺口。自此以來,我國包括廢紙在內的固體廢物進口政策逐年收緊。2020年9月,我國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該法的第24條規定,我國要逐步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逐漸收緊的限廢令對我國中小型造紙企業帶來了生存挑戰,但同時也促進了大型紙廠的上游布局以及國內廢紙回收體系發展。

限廢令下廢紙原料端國廢占比提升明顯,外廢進口限制促進國內廢紙回收體系建設。我國的廢紙來源可分為國廢和外廢。2019年,我國廢紙總消耗量為6280萬噸,其中國廢消耗5244萬噸,占比84%,外廢消耗1036萬噸,占比16%。國內廢紙回收量近幾年均在5000萬左右,但是由于外廢進口額度的限制,導致廢紙總量減少,因而國廢在廢紙原料結構中占比逐年上升。在限廢令政策逐漸收緊的背景下,外廢進口額將持續減少,可預計未來進口類廢紙總量將呈現逐年遞減趨勢,廢紙缺口進一步擴大,國廢在廢紙端的占比會進一步提升,同時可加速國內廢紙回收系統的建設。

新規引發國廢、外廢長短期價格波動分化。2014年底環保部、商務部聯合調整限制進口固廢目錄,將主要進口廢紙從自動許可進口調整為限制進口——2015年起實行全品類廢紙申報配額制度,并設立申請資格門檻——2020年確定要逐步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外廢的配額限制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每年12月,環保部固廢與化學品管理中心會根據當年申請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審批造紙企業下一年度的外廢進口配額,頭批約占次年全年核定批次的70%,后續每月批補2次,全年共計23批補充配額。2017年5月補充批量取消、18年頭批大幅減少,均隱含外廢收縮信號,引發市場預期看空后市外廢需求,外廢價格大幅下跌,然而在此期間,國廢價格屢創歷史新高(2017年7-10月黃板廢紙價格從1747 /噸上漲至3034 /噸,累計漲幅達+74%)。短期來看,替代效應致使外廢配額短缺的紙企爭搶囤購國廢維持生產,國廢需求提升推動原料價格大漲;長期來看,國內造紙企業伴隨對外廢新規的逐漸消化、競爭格局改善,紙企議價權不減,國廢價格會在高位震蕩后落回合理區間,但價格中樞較2017年水平仍有提高。

龍頭企業享受主要廢紙進口配額,在原料轉換的過程中仍能享有一定的成本優勢空間。截至2020年10月公布的第十三批限廢名單,行業龍頭玖龍紙業年內累計獲批210萬噸廢紙,占行業總配額31.2%——慣例超第二名兩倍以上;理文造紙/山鷹紙業分獲99/89萬噸配額,三家共占已批進口總額的59.1%,多次驗證外廢配額政策“發糖”龍頭可持續。從總量來看,外廢配額總量逐年縮減顯著,2019年全年核定量僅1095萬噸,同比降低40.1%;考慮到每年的外廢配額使用率(=廢紙實際進口量/廢紙配額)不斷迫近于1的情況,預計2020年外廢配額總額將與行業進口量基本持平。面對旺季需求波動時,中小紙企擴產不得不選擇價格劣勢的國廢,推動國廢價格中樞上移,在跌破盈虧平衡點后擇時停產;對于龍頭來說,算上運費成本外廢仍然比國廢更具成本優勢,且利用外廢生產的紙漿纖維含量更高、品質更優,利好龍頭維持噸盈利高位。

外廢配額逐年減少,預計2021年將停止外廢進口,國內或將面臨廢紙原料短缺。停止外廢進口后,我們認為造紙企業或會面臨中短期內的廢紙原料短缺,從整體來看,可以通過提高廢紙回收率,以及增加包裝紙進口量等方式緩解,同時龍頭企業也可以通過海外建設紙廠漿廠的方式增加原料供應,減少國內廢紙消耗,實現自身原料供需平衡,降低原料波動帶來的影響,預計未來行業將持續分化,小型造紙企業由于成本過高逐漸退出市場,龍頭企業憑借原材料優勢市占率將進一步提升。

近年國內廢紙回收率提升,限廢令倒逼國內廢紙回收體系發展。2019年國內廢紙量5244萬噸,回收率為49%,同比增長1.4%,回收量同比增加5.6%。我國廢紙回收率基于紙及紙板國內消費量的基礎上進行計算,該回收率為表觀數據。在紙及紙板消費量的數據中,包括了隨著各種各樣的終端產品出口到國外的紙及紙板的數量,因此我國的真實廢紙回收率情況應高于49%。2019年由于外廢的減少與國內回收廢紙質量變差等影響因素,我國紙及紙板生產端的廢紙利用率僅為58.3%,同比下降5.6%,相比于2017年下降12.3%。未來隨著我國對進口廢紙標準的提高,減少廢紙進口配額等政策不斷收緊,廢紙端缺口預計將擴大,倒逼國內廢紙利用系統建設發展,隨著垃圾分類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廢紙回收利用水平有望繼續改善。

廢紙回收率或接近極限,短期內難有較大增長。國內廢紙回收是在廢紙消費量的基礎上進行回收,國內箱板瓦楞紙消費量大約只有80%留存國內(20%隨著出口貨物間接出口到海外),木漿系紙中將不能回收的生活用紙等紙種剔除后計算,預計國內廢紙的回收極限為5500-6000萬噸,約有300-800萬噸的提升空間,2020年外廢進口預計將同比減少300-400萬噸左右,假設需求與2019年持平,2020年廢紙供需或可保持緊平衡,2021年停止進口后,又將出現600余萬噸缺口,僅靠提升國內廢紙回收率將難以彌補廢紙原料的短缺。

箱板瓦楞近年進口量明顯升高,彌補國內缺口。箱板紙、瓦楞紙的生產多以廢紙為核心原料,受到限廢令政策的影響,外廢進口大幅減少,2019年外廢進口量為1036萬噸,同比減少39%,國內廢紙價格上升。由于原材料供給受限與環保持續趨嚴,從2017年開始,箱板紙與瓦楞紙的進口量大幅增加,使得國內箱板紙與瓦楞紙市場競爭更加激烈。2018年,箱紙板的進口量為206萬噸,同比增加49%,瓦楞紙的進口量為1174萬噸,同比增加61%;2019年,箱紙板的進口量為2196萬噸,同比增加7%,瓦楞紙的進口量為1571萬噸,同比增加34%。目前箱板紙進口依存度約為7.82%,瓦楞紙約為6.75%,隨著原材料供給進一步受限,預計國內將更多利用進口包裝紙滿足下游需求,同時進口包裝紙增長也將增加國內廢紙可回收量,一定程度上彌補國內廢紙原材料的缺口。

我國龍頭紙企外延動作頻繁,歐美收購成熟紙企改造,東南亞新建漿紙廠擴產。自2017年《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發布以來,各造紙龍頭企業紛紛開始海外布局進程,從產業鏈看,上游廢紙收購、紙漿制造環節及中游紙及紙板制作環節均有涉及。具體可分為:

(1)收購派:玖龍紙業、山鷹紙業均通過收購美國、歐洲等地漿紙廠以便于獲得高質量的外廢原料;

(2)建廠派:理文造紙、太陽紙業,則選擇在老撾、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人工成本較低的地區布局,新建漿紙廠,延續勞動力成本紅利。

針對國內造紙行業海外原材料依賴較嚴重、低端產品需求逐漸飽和的困境,龍頭企業率先選擇在海外進行產能布局或建設原料基地增厚行業競爭實力,在廢紙進口配額逐漸收緊的背景下,帶領國內造紙行業逐步走出困境。

箱板紙2025年快遞領域塑料包裝替代需求有望達到500萬噸

2020年快遞行業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目標為50%。根據國家郵政局等十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十三五”期間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要實現的三大目標為: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將提高到50%;主要快遞品牌協議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0%以上;平均每件快遞包裝耗材減少10%以上,推廣使用中轉箱、籠車等設備,編織袋和膠帶使用量進一步減少,基本建立快遞業包裝治理體系。

我國各快遞企業相應國家號召積極開展綠色包裝活動,攜手第三方研發可降解包裝袋。在2018-2019年期間,我國眾多快遞集團開展綠色包裝行動,其中:郵政集團在30個省完成配發綠色包裝箱,在北京和河南試用可降解包裝袋;順豐研發使用生物基材料包裝袋、無膠帶紙箱,推廣使用可循環中轉袋;申通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可降解的塑料袋;中通與第三方合作生產氧化和微生物雙降解的綠色包裝袋;菜鳥研發使用生物基材料包裝袋、無膠帶紙箱等;京東在生鮮業務全面推廣全生物降解包裝袋。通過對目前各大快遞企業綠色包裝的總結可發現,可降解包裝袋仍然處于初步研發階段,尚未大規模投入使用,箱板紙替代市場在近年間仍存在較大需求規模。

2025年箱板紙快遞領域塑料包裝替代需求將達到491萬噸。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7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及相關數據,2016年全國快遞共消耗約32億條編織袋、147億個塑料袋、37億個包裝箱以及3.3億卷膠帶,其中塑料袋快遞企業自用比例為46%,編織袋快遞企業自用比例為99%;2018年國內的快遞業務產生塑料快遞袋約245億個,塑料編織袋約53億條;2020年預計快遞業務量完成740億件。

我們假設2020-2025年國內快遞業務量增長率為17%,在不實行限塑令的前提下塑料快遞袋及塑料編織袋在快遞業務量中的占比大致不變,分別為49%及10%。由于需要計算箱板紙對快遞企業塑料包裝替代規模,也即快遞最外層箱板紙用量,因此我們假設塑料快遞袋及塑料編織袋總量中快遞企業自用比例保持不變,分別為46%及99%。

箱板紙替代郵政快遞領域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規模預測

《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出2020年快遞行業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應提高到50%,因此我們假設2020年塑料包裝替換率為50%并逐年增長。由于生物降解塑料目前產能缺口較大,假設2020年對塑料包裝的替代品中箱板紙占比為75%,并伴隨生物降解塑料的進一步研發及產能擴張有小幅下降。通過計算得出2025年我國箱板紙對快遞領域塑料包裝替代需求規模將達到491.3萬噸。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