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資源開發利用立法模式正在調整,相關研究已納入立法規劃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11-02 10:11

我國有關資源效率方面的立法相對滯后,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一部資源效率法。”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原主任翟勇今天(29日)透露,我國資源開發利用立法模式正在調整,資源全生命周期的立法研究加速,并已納入立法規劃。

中華環保聯合會等今天舉辦第十四屆環境與發展論壇。翟勇在做主題演講時表示,以往我國環境保護偏重于末端污染治理,有關資源效率和生態保護的源頭控制法律嚴重缺失。

“十八大以來,這種局面得到重大改變。”翟勇介紹,一方面是后端治理的立法任務完成情況相對較好;另一方面,人們開始認識到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根源,在于資源利用不合理。“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全面建立高效利用資源制度,這為推進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立法奠定了重要基礎”。

他介紹,我國環境立法以規范污染防治、資源開發利用和局部生態問題為主,向維護國家生態及生物安全、資源安全、環境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方向拓展。如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核安全法的制定實施,以及剛剛獲得通過的《生物安全法》等。

翟勇介紹,目前,我國環境立法已形成了三個理念,即環境保護優先、資源效率優先和生態優先,并注重安全與發展并重。這些環境立法理念正在對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影響。

他分析說,以往,輕視資源利用效率、粗獷式利用資源的現象較為普遍,導致大量資源變廢物,大量變廢物的資源污染環境,再投入大量資源治理由資源轉化成的廢物。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日前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制造業在國際產業價值鏈中仍處于中低端,產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低。我國單位GDP能耗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發達國家的2至3倍。單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30%。

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3.2%,累計節能約6.5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4億噸。但在全球1600種工業產品中,我國有1200種產量居于首位,傳統產業規模大、比重高,短期內產業結構難以有根本性調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在千萬噸級。

“粗獷式利用資源制約高質量發展。”翟勇認為,沒有資源的高效利用,不可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以對資源的精細化研發、利用為保障的。
       翟勇說,資源效率優先的結果是把萬物視為資源,尋求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制定資源綜合利用法有利于促進創新驅動,強化資源立法有利于高效管理社會事務。他透露,資源戰略儲備已開始進入立法視野,礦產資源法正修改中。二次資源法也正在研究論證之中。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