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限塑令”的上海做法 對垃圾分類立法后 上海禁塑效果好轉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10-16 10:26
已發布12年之久的全國“禁塑令”,執行情況普遍不佳,塑料袋依舊我行我“塑”。對此,今年5月,都市時報走訪調查后,撰寫的內參《昆明“限塑”12年效果不樂觀》,引起昆明市主要領導重視,市委主要領導就該內參做出批示。8月初,都市時報記者跟隨由市政協帶隊,市發改委、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部門組成的調研小組,前往上海、杭州等地學習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等形式,了解學習了上海、杭州等地的“限塑”工作,以及垃圾分類、無廢城市建設等做法、經驗。
目標:2022年全面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埋
上海是國家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的試點城市,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落實塑料污染治理,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擴大可降解塑料產品的應用范圍;全面推進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推動同城快遞環境友好型包裝材料全面運用等都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點。
上海認為,源頭的“減肥瘦身”和“精分細揀”,是解決固體廢物問題的根本出路。源頭控不住,后續的收集、運輸、處置都會承受巨大壓力,進而影響整個體系的有效運行。其中,塑料垃圾處置是重中之重。上海市靜安區綠化市容局環衛管理科科長曹倩介紹,上海當前的“禁塑”主要目標是在2020年,率先在餐飲、賓館、酒店、郵政快遞等重點領域禁止和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基本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埋。到2021年,上海全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有效推廣;在塑料污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2022年,全面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埋。到2023年,全市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全民參與的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同時,明確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等措施。
記者觀察到,上海的一些賓館酒店房間已不主動提供牙刷、梳子等一次性塑料用品。但客人需要,可以到大廳領??;大型市場也不主動提供塑料袋,如果需要,根據不同品質的塑料袋,每個收取0.5—1元的費用。菜市場是使用塑料袋最多的地方,雖然還有塑料袋存在,但上海正推廣凈菜上市措施,也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
扶持:補貼回收塑料袋等,低價值物品
“我們推進禁塑工作多年,但效果一直不明顯,去年7月1日后,效果出現了?!辈苜唤榻B,2019年1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經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并于當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上海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率先對垃圾分類進行立法。
靜安區作為6個先行區之一,積極響應全市垃圾分類投放制度。為了更好地鼓勵居民全面做好正確的垃圾分類,提高垃圾分類和垃圾定投的意識,靜安區發布了靜安區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投放收運管理白皮書,主要包含《靜安區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工作實施細則》和《靜安區“不分類不收運”操作規程》《靜安區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示意圖》三部分。
靜安區按照“不分類、不收運,不分類、不處置”的原則,制定對不符合分類質量標準生活垃圾拒絕收運的具體操作流程,明確收運單位工作職責,制作印刷了告知單,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同步執行;進一步完善全鏈條管理的建設,建立整區覆蓋、服務規范、管理有序、穩定可靠的中轉運輸體系;完善兩網融合低價值可回收物補貼政策,以集散場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量為依據,落實對各街鎮兩網融合工作實效的監督考核,通過補貼和考核政策,雙管齊下,實現城市環衛系統和再生資源系統“兩網融合”閉環管理,打造靜安兩網融合特色模式。
曹倩介紹,針對塑料購物袋等,重點是對源頭產生環節有相應要求,其中,酒店不主動提供牙刷等6小件,減少一次性物品使用量。對快遞包裝,實行綠色包裝。菜市場推廣凈菜上市措施,減少垃圾產生。
在塑料回收中,比如塑料瓶等很容易解決。難點是低價值的泡沫、塑料袋、玻璃碎片等,其中,泡沫占用空間大、運輸成本高、附加值低,沒有人去回收。針對低價值的物品,政府出臺補貼扶持政策,按噸進行補貼,低價值可回收垃圾補貼221元/噸,將低價值回收物從原先的垃圾收運網絡剔除,重新進入市場回收網絡,騰空垃圾處置容量,減少末端處置費用。
落實:塑料垃圾源頭,不分類就不收運
“源頭分類從小區開始,我們對居民不收取垃圾費,但對小區物管收取每桶60元的衛生處置費用?!辈苜唤榻B,利用智能垃圾廂房和大數據等相關技術運用,構建智能投放新模式,即上線智能管理平臺。積極探索“科技+管理”長效機制,打造垃圾分類智能平臺,在垃圾廂房一旦抽檢發現有垃圾分類問題,管理平臺會迅速推送短信,向垃圾分類責任人告知,督促其整改。負責人可通過手機上的“添睦e覽通”軟件,實時將各種抽檢的問題及時推送到社區、物業等管理人員的手機上,同時注明問題的時間、地點、特征和具體照片,極大提高了問題處置的精準度和處置效率。
“比如,濕垃圾里混有香煙盒、塑料袋等。將問題照片推送至街道及物業,使得管理部門能第一時間知曉情況,督促不合格單位即時整改,多次連續不合格企業將亮起紅燈?!辈苜唤榻B,“對于亮紅燈企業,我們就會在運輸工程中,帶一份拒絕清運告知書給對方,并對其進行停運。不合格點位在進行整改并合格后,我們再進行清運。”通過多條線的監管,不斷提高垃圾分類收運質量。
同時,嚴格實行分類收集。區環衛部門嚴格實行分類收運,積極落實“定時定點”居住區干、濕垃圾分類收運。全區道路1800余個廢物箱全面實行干垃圾、可回收物源頭分類收集。已配置濕垃圾車65輛、有害垃圾專運車6輛。堅決落實好“不分類不收運”工作制度,倒逼源頭強化分類投放管理,不斷提升分類質量。
此外,社會志愿服務措施也是一大特點。相關部門要求在各個街鎮分別成立一支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至少每500戶一人);每個垃圾分類投放點配置至少1—2名志愿者;不分類不投放處理措施,要求收集、運輸單位在生活垃圾交付點發現不符合分類標準的,告知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并要求其改正,并張貼“生活垃圾分類不符合分類標準告知單”,要求管理責任人限期改正;在改正期限結束后仍然不符合分類標準的,收集、運輸單位可以對混合垃圾拒絕收運;管理責任人整改合格后申請恢復收運服務。
現狀:10月份起率先在餐飲快遞等,禁限部分塑料制品
垃圾分類后的中間運輸環節,關系到分類成效和市民積極性。在上海靜安區,建立了可回收物體系。在實施中,實行城市環衛系統和再生資源系統兩大體系有效銜接、融合發展,從而實現垃圾分類后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在運輸環節,可回收垃圾的車輛、城市環衛垃圾車輛是分開運輸的,不混合在一起運輸。也就是說,小區(點)收集垃圾分類后,這些垃圾運輸到中轉站。中轉站采用線下定時定點回收和線上預約回收兩種模式,有時附近居民也會提著一些紙、礦泉水瓶來交投,中轉站也是來者皆收。自主研發的系統還可以實時采集相關區域內的各項線下活動,包含回收人員、巡查人員、當日價格、居民訂單、用戶屬性、回收品類相關重量、交投頻次和實時庫存等相關數據,實現大數據管理。
生活垃圾處置的最后一站是區設置的“場”,在“場”里,再次把干濕垃圾分解分類后,運輸到外地垃圾處理廠進行焚燒或填埋。

據悉,今年上海將完成6000個可回收物服務點、170座中轉站和10座集散場標準化審核;培育一批功能型資源化利用項目,確保低價值可回收物出路穩定,實現全覆蓋回收、全品種利用、全口徑統計,基本實現塑料廢棄物零填埋。


在實現垃圾分類處理同時,今年9月,上海市發改委和市生態環境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出臺的《上海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提出,從10月份起率先在餐飲快遞等禁限部分塑料制品。按照禁限一批、替代一批、規范一批的總體思路,著重強調塑料制品的源頭減量、循環使用、再生利用和環保處置,從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明確提出了分階段目標和系統性治理要求及任務措施。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