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2020年中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產業鏈及行業前景分析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10-15 10:25 為了防治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國家鼓勵研發推廣性能達標、綠色環保、經濟適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產品。目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替代品主要為:可降解塑料制品、紙制品、布制品、竹制品、木制品等。我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目前尚處于產業發展前期階段,規模小而分散。 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上游主要為原材料,包括布料、無紡布、紙張、竹子、木頭、植物秸稈、淀粉、PLA、PHA、PBS/PBSA、PBAT等。中游為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主要包括由可降解塑料、布、紙、竹、木等材料制造的一次性餐具、購物袋、包裝袋、賓館酒店一次性用品、農用薄膜等。下游主要應用于餐飲外賣、包裝、零售、農業等行業。
上游 一、布 (一)布產量下降 布是為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后的織成物、布匹、棉布、布料。近幾年,布產量呈現下降的趨勢。2016年全國布產量709.6億米,2019年跌至456.92億米。受疫情影響,國人收入減少,節省服裝開支,布料產量有所減少。2020年1-8月全國布產量229.2億米,同比減少22.7%。預計全年布產量將跌破400億米。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紡織企業數量減少 由于紡織行業屬于重度污染企業,受到環保政策的影響,從2017年以來,全國紡織業企業數量呈現逐年下跌的趨勢。2015年全國紡織業企業20525家,2019年跌至18362家。截止2020年1-8月全國紡織業企業18120家。 (三)紡織業收入利潤下降 從2017年起全國紡織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呈現逐年下跌的趨勢,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38640億元,下跌至2019年的24038.1億元。一方面是由于近幾年國家推行的環保政策的影響,作為污染比較嚴重的紡織行業受到了嚴重打擊,另一方面是由于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受疫情影響,2020年1-8月,紡織業的營業收入13635.1億元,同比減少11.8%。紡織業利潤總額585.1億元,同比增長1.6%。 二、無紡布 非織造布(又稱無紡布)行業是產業用紡織品下屬的細分行業。非織造布是指不需要紡紗織布而形成的織物,它是通過紡織短纖維或者長絲進行定向或隨機撐列,形成纖網結構,然后采用針刺、水刺、熱粘或化學等方法加固而成,后整理成型。非織造布是一種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纖維或長絲通過各種纖網成形方法和固結技術形成的具有柔軟、透氣和平面結構的新型纖維制品。 (一)非織造布應用廣泛 根據不同生產工藝劃分,其應用也有所不同。從產品用途來講,醫療衛生是無紡布的第一大用途,占比達到41%。近年來,伴隨著消費升級、消費意識的提升,棉柔巾、擦臉巾、面膜等產品的滲透率提升,是無紡布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非織造布產量增長 我國非織造布在行業發展前期呈指數式增長,從1978年至1997年的20年間,我國非織造布年產量翻了近100倍。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非織造布產量保持增長態勢,2008年金融危機后我國非織造布產量仍然逐年攀升,2018年我國各類非織造布年產量達593.22萬噸,較2008年增長196.31%,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47%。非織造布憑借其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競爭優勢,行業潛力巨大。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4年,我國非織造布產量將有望突破800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非織造布形成六大產業基地 目前我國有六大非織造布生產基地,其分別坐落在河南省長垣市、湖北省仙桃市、浙江省紹興市、山東省淄博市、江蘇省儀征市以及廣東省南海區。其中,這次疫情的重災區湖北省仙桃市是我國無紡布之都。據悉,湖北省仙桃市擁有非織造布及其制品企業101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3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占全中國60%的無紡布產品市場份額。 此外,廣東省南海區是中國醫衛用非織造產品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位于南海區九江鎮,總規劃面積約332萬平方米,北區分為配材生產區、成品生產區、高端產業區和物流倉配區四大區域。將醫衛用非織造布示范基地打造成為年產值超過200億元的產業集聚基地。 中國無紡布六大生產基地布局情況
三、PLA(聚乳酸) PLA是最常見的可降解塑料之一,是以乳酸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PLA生產過程無污染,而且產品可以生物降解,使用后的PLA可以通過堆肥,在溫度高于55°C或富氧和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實現在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PLA還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力學性能和易加工性,廣泛用于包裝、紡織行業、農用地膜和生物醫用高分子等行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為聚乳酸,由于企業看好禁塑令下的替代需求,近幾年,聚乳酸相關企業大增。據企查查數據顯示,過去十年聚乳酸相關企業年均新增55家。其中,2015年達到80家的高峰值,隨后幾年基本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9年新增40家,同比下降34.4%。 聚乳酸的生產在我國目前仍屬起步階段,已建并投產的生產線不多,且多數規模較小。其中,聚乳酸生產規模較大的企業為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擁有每年1.5萬噸的產能。 四、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 PBAT屬于熱塑性可降解塑料,一般以脂肪族酸、丁二醇為原料,經石化途徑或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既有較好的延展性和斷裂伸長率,也有較好的耐熱性和沖擊性能。由于PBAT的成膜性能良好,易于吹膜,廣泛用于一次性包裝膜及農膜領域。PBAT因其石油基材料成本更低,技術工程更加成熟,投資強度更小。結合PBAT的性質、使用領域、生產成本,未來有望成為最大的可降解塑料品類。 2000年前海外已經開始PBAT工業化生產,而國內落后并不多,中科院理化技術所、中科院化學所、清華大學等等機構在2000年左右也都投入到PBAT工業化的研究之中。隨著中科院理化技術所率先突破,2010年左右國內自主技術的PBAT工業化裝置也開始涌現。隨著使用國內自主技術的裝置不斷增多,國內PBAT生產技術至少不會受制于人,甚至達到領先水平。截止目前,國內PBAT產能已達到23.5萬噸,超越了海外產能總和,而且在建和規劃中的項目也幾乎都在國內,產能上我國未來也將持續保持優勢地位。 中游產品 一、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替代品市場潛力大 近幾年,我國塑料制品產量較為波動,2019年全國塑料制品產量8184.16萬噸。2020年受環保政策影響,塑料制品產量下降。2020年1-8月,全國塑料制品產量4612.6萬噸,同比下降13.3%。 塑料制品產業快速發展,產品不斷豐富,廣泛應用于生活方方面面。塑料制品需求量大,國家“限塑禁塑”將推動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替代品產業發展,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替代品行業市場前景光明。 二、一次性餐盒市場需求量大 近幾年,我國餐飲行業蓬勃發展,餐飲市場對一次性餐盒的需求快速上升。據數據顯示:若按每15元消耗一個一次性餐盒估算,2017年我國消耗198億個一次性餐盒,2019年我國一次性餐盒消耗量更是突破400億個。據預測,2020年我國一次性餐盒消耗量將達450億個。考慮到外賣訂單金額的強勁增長,地攤經濟的火爆,一次性餐具需求量巨大,一次性餐盒替代品市場潛力大。 一次性餐盒主要品牌有:紙管家、商吉51cup、紙短情長、喇叭花/LBH、遠傳、炊樂邦、巴比客、餐寶/CHINBULL、索瑪/suoma、享得萊等。 下游應用 一、餐飲外賣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滲透,餐飲服務領域傳統商家積極轉型,外賣品類不斷拓展、品質不斷提升,配送服務持續優化,消費者體驗越來越好,在線外賣市場發展迅速,成為餐飲業中越來越重要的新業態。 外賣行業蓬勃發展,外賣用戶規模持續增加。據《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09億,較2020年3月增長1124萬,占網民整體的43.5%;手機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07億,較2020年3月增長1067萬,占手機網民的43.7%。 在我國龐大網民基礎的上,外賣行業得到快速的發展。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外賣交易額4613億元,2019年外賣規模預計將達6535.7億元。2020年上半年疫情防控需要,餐飲店堂食受到影響,多開展外賣服務。另一方面,外賣滲透率高,疫情致使生活超市、生鮮果蔬、醫療健康等非餐品訂單占比的日益提升,預計2020年外賣產業規模將逼近9000億元。 外賣產生了大量廢棄餐具,給環境大量巨大壓力。《相關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細化標準》(2020年版)要求,包括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在內的多種不可降解塑料袋,將從今年年底開始禁限。當前,國家限塑禁塑,一次性不可降解餐具替代品市場空間大。 二、包裝 我國包裝行業具有呈現出規模較大、集中度較低、國內銷售為主的特點。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7916家,較上年增加86家;累計完成營業收入10032.53億元,同比增長1.06%;累計實現利潤總額526.76億元,同比增長4.28%。 塑料包裝憑借重量輕、耐用性好、可塑性強、價格較低等優勢已成為包裝產業中的生力軍。根據GrandViewResearch研究顯示,2017年全球塑料包裝市場規模為1979.8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2696.5億美元;2017年中國塑料包裝市場規模為496.4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逼近700億美元。當前,國家推廣使用可降解包裝膜(袋),利好塑料包裝替代品行業。 目前我國塑料包裝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行業內競爭激烈。塑料包裝行業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梯隊,第一梯隊為龍頭型企業,主要有永新股份、安姆科、紫江企業等。第二梯隊為行業內主要競爭者,主要有通產麗星、王子新材、珠海中富等。第三梯隊為行業中堅力量,主要為南方包裝、普拉斯包裝、宏裕包材、海順新材等大中型企業,此梯隊企業數量最多,也更有可能出現新的龍頭企業。第四梯隊為廣大中小企業,產品偏向中低端,企業規模較小,競爭力較弱。 三、農業(農膜) 地膜在各個種植領域都有比較廣泛使用,應用于花卉的儲藏、蔬菜、園藝、水果、糧食作物等。中國的地膜使用主要是新疆、山東、河北、甘肅等大省,隨著地膜的推廣以及普及,近年來各地的地膜使用量都在不斷增加。2018年,我國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達到246.5萬噸,雖然同比下降2.5%,但是絕對使用量連續多年在240萬噸以上。 2019年我國農業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農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建立工作機制,明確主體責任,回收體系基本建立,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全國地膜覆蓋面積基本實現零增長。到2025年,農膜基本實現全回收,全國地膜殘留量實現負增長,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傳統農用塑料地膜材料主要以聚乙烯(PE)薄膜為主,但PE膜在自然環境條件下難以降解,加之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廢舊地膜在農田土壤中逐年增多,污染持續加劇。主要危害表現在殘膜阻礙土壤水分的滲透,降低土壤通透性;殘膜與根系直接接觸,阻礙根系伸展,影響作物生長,引起作物減產。可降解膜可從源頭上治理農膜污染,是今后的主導發展方向,可降解塑料在地膜領域也有望迎來突破性的進展。 可降解塑料是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絕佳的替代品。為了更好地了解可降解塑料行業發展情況,中商產業研究院梳理了可降解塑料概念股,供讀者參考。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