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新固廢法規定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09-27 11:17
自2020年9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簡稱“新固廢法”)正式施行。
此前的固廢法制定于1995年,時隔25年后,新固廢法條款從6章91條增至9章126條,涵蓋了對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農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等多方面的防治內容,體現了“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思路,被稱為“史上最嚴”。
新固廢法自2020年4月29日修訂通過時起,便引起了廣泛討論。該法對環境違法行為的嚴懲重罰方面達到了新高度,多項違法行為的罰款數額是此前的10倍,罰款數額最高達500萬元。
新固廢法也和居民生活緊密相關。尤其在生活垃圾污染環境防治方面,該法明確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確立了生活垃圾分類的原則,規定地方可以結合實際制定生活垃圾具體管理辦法。在專家看來,這為生活垃圾分類在全國范圍內鋪開提供了法律基礎。
對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區域廢物管理室主任董慶銀,對新固廢法進行解讀。
問:我國為什么在此時修訂和施行新固廢法?
劉建國:
國內現階段針對固廢治理出現了許多新任務,比如要推行垃圾分類,它必須有法律提供支撐。目前,“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已經全面開始實施,固廢本身是一類很重要的污染源,跟大氣、水、土壤都有緊密的關系,處理的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會產生大氣、水、土壤污染;同時在治理大氣、水、土壤時,很多產物又變成了固廢。要實現跨界的污染控制,就必須要對于固廢治理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董慶銀: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一直處在環境治理比較末端的位置。新固廢法的修訂是基于2017年的人大執法檢查,在生態文明被寫入憲法的大背景下,國家層面的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已經開始實施,固體廢物的治理也要做到有法可依,各地方、各部門才能在環境執法時有保障。
問:新固廢法相較此前施行了25年的固廢法,主要做了哪些修改?
劉建國:
一是關于農業固體廢物,以前我們對固體廢棄物的定義當中,包含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危險廢物,但沒有農業固體廢物。這次把農業固體廢物加進了新固廢法,意味著對它的管理也會有要求,意味著我們“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的局面會出現改觀。農村的固體廢物也到了有法可依的時代,這是很重要的變化。
二是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指的是將生產者對其產品所承擔的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新固廢法明確了這項制度,這對產品類的廢物,比如廢汽車、鉛酸蓄電池等,還有包裝廢物,比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回收有很重要的意義,會為它們的回收提供制度保障。農業農村部近期下發了《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對廢棄的農藥包裝采取押金制的方式回收,從10月1日起開始施行。有了法律以后,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廢棄物處理長效機制的形成。
董慶銀:
新固廢法在危險廢物的治理義務方面,對危險廢物的相關處理企業的主要責任人、法定代表人提出了更嚴的要求。2013年“兩高”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釋開始施行,2016年我國又發布了新修訂的司法解釋,明確了污染環境罪定罪量刑的具體標準。而針對沒達到入刑標準的環境污染行為,新固廢法里明確了行政拘留條款,這給相關企業的管理人員上了一個緊箍咒。
在新固廢法中,和居民生活更貼近的是生活垃圾治理相關的內容。新固廢法第四章五十八條提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目前,國內已經有城市頒布生活垃圾處理收費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在北京,針對本市居民,垃圾處理費收費標準是一戶每月3元,對于外地來京人員,收費標準是一人每月2元。新固廢法的施行會推動各地方研究制定符合各地實際特色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
問:新固廢法施行后將如何影響生活垃圾分類的推進?
劉建國:
新固廢法以法律形式提出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對大眾日常生活來講,這是新固廢法將產生的重大影響。法律修訂之后,各地方制定相應條例,將來垃圾分類對于個人來講,就成了法定的責任,而不是額外的付出。
但這只是一項原則性規定,各地方具體的實施進度、節奏由各地方決定,它們面臨的難點也不相同。像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城市已經具備了硬件設施和監管能力,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的推動主要是后端逼前端,提高市民的參與率。但許多其他地方,后端的條件還不具備,它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在前端發動大眾參與,繼而在這個過程中提升管理水平,倒逼后端處理設施的能力提升。當然在更多地方,前端、后端兩方面都馬馬虎虎,比如后端有一些硬件設施,但離分類的要求還差得很遠;前端已經做了些工作,但很多只是一些表面性工作。不過有了法律以后,有法可依,各地方根據自身的條件因地制宜,可以真刀實槍地開展工作。
董慶銀:
截止到去年年底,各個城市都已經制定了地方性的法律法規、指導意見或方案來推行垃圾分類,但結合之前上海治理的經驗,我個人覺得垃圾分類的推廣難度是比較大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生活習慣的改變非常困難。新固廢法的實施就是以點帶面,慢慢鋪開,通過監管結合宣傳措施,促使大眾形成生活垃圾分類的習慣,實現垃圾分類的目標。
在實現生活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各個城市可能面臨不同的問題,都是在摸索中前進。新固廢法只是定了一個原則,對于生活垃圾分類何時必須完成,產生者付費何時要施行,均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只是規定了方向,我們現在要按這個方向走。
問:在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懲罰方面,新固廢法為什么會提出“嚴懲重罰”?
劉建國:
過去許多環保法律形同虛設,大家并不把它當回事。一是因為我們監管的手段跟不上,二是處罰不足以產生震懾。違法的成本低,反過來講意味著守法的成本高。這也是我們要吸取的教訓,只有意識到違法會帶來讓人難以承受的損失,企業才會去掂量是否要鋌而走險。
董慶銀:
在環保管理當中,固體廢棄物一直沒受到太多關注,國家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前期關注大氣和水治理,后來又延伸至關注土壤治理。對固體廢棄物的關注度一直不高,導致目前很多企業看到新固廢法的實施,會覺得太嚴格,擔心影響到企業的盈利。通過條款也對比可以發現,很多違法行為以10倍起罰的原則來制定罰款額度,最高的罰款額度達到500萬元。
但企業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產生廢物,產生者對它的末端處置負環境責任,這是應當的。以前我們對這些實際問題缺少關注,企業也沒有承擔環境責任,但目前,隨著環境治理體系的完善,這些責任還是要承擔起來,我認為,對一些合規守法的企業來講,他們的成本是不會增加的。
問:在固體廢物進口管理方面,新固廢法不再劃分禁止進口、限制進口和非限制進口三類固體廢物,規定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這對生產型企業而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劉建國:
新固廢法提到,要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這里講了“逐步”二字。因為廢棄物的類型不同,對環境的危害和資源的使用價值差別也較大,所以雖然明確了目標,但施行的過程不會是“一刀切”,會有靈活性和彈性。
這項規定對于大量依賴進口固廢原料的再生資源回收產業影響較大,這些產業過去多是依賴國外“價廉物美”的原料。為什么企業愿意用國外的原料,而不愿意用國內的?還是因為國外的品質要更高一些。這個“口”被堵上以后,會倒逼國內的原料供應商提高質量,長遠來講,這是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未來我們產品的質量會得到提高。
董慶銀:
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嚴格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到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方案出臺的背景是從國外進口的固體廢物,不一定是100%資源進入,會帶有一些沒有資源利用價值的夾帶物。另外進口國外的資源,導致國內可以回收利用的資源反而被焚燒或填埋,國內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發展有阻礙。從方案頒布到現在,已有近三年的過渡期。新固廢法這時提出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也有了一定基礎。
固體廢物零進口的要求確實會影響一些生產型企業的經營模式。但我認為,未來可能會出現廢棄物以另外一種形態進口的情況。比如不能進口廢紙,但對廢紙再生的紙漿設定一個標準,滿足這種標準便可以進口。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