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實施垃圾分類,推進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08-20 10:17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生態文明日益重視,將生態文明列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特別是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而垃圾分類則是生態文明建設和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和關鍵領域。2017年3月,為有效改善城鄉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決定在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哈爾濱被納入試點范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應積極而為,將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作為解決我市垃圾分類處理難題進而推進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和重要抓手,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實施建設。

國內外垃圾分類現狀

(一)垃圾分類是一場資源與文明的革命。作為人口大國,我國每年產生生活垃圾大約為4億噸,且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長,垃圾每年造成資源損失為250億-300億元,近2/3的城市面臨“垃圾圍城”困境。據統計,垃圾分類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處置量達60%以上。垃圾分類不僅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與健康,而且關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切實可行的垃圾分類制度及實施是達到“綠水青山”目標的重要基礎,進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我國垃圾分類起步晚,總體發展較慢。我國垃圾分類最早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1996年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指出城市生活垃圾應逐步分類收集、分類運輸。2000年建設部下發《關于公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的通知》,確定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桂林八個城市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正式拉開了我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工作的序幕。2019年3月,國務院下發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將垃圾分類從宣傳性政策變為部分場合下的強制性政策。2019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推行垃圾分類的具體要求,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目前開始推廣垃圾分類的城市尚處于起步階段,垃圾分類工作任重道遠。

(三)國外垃圾分類成功經驗。發達國家垃圾分類起步較早,目前已經比較成熟,取得了三方面的成功經驗。第一,注重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培養是基礎。瑞典實行垃圾分類已經努力了30多年,實現了99%的垃圾回收處理。但瑞典的垃圾分類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經過了一代人的努力,達到了當前的效果。第二,構建良好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是動力。日本除了一些特定公共場所,街道并不放置垃圾桶,而是要求居民將垃圾全部帶回家庭處理。日本構建了詳細的垃圾分類體系,每個家庭擁有一本垃圾分類手冊。第三,完善的獎懲制度是保障。如德國、日本、韓國、瑞典等垃圾分類較成熟的國家,他們均有嚴格的獎懲制度,其中,韓國將垃圾分類納入法律體系,日本居民如果多次不按照規定進行垃圾分類將面臨5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些國家還專門設置了環保警察。

推進我市生活垃圾分類深入展開

垃圾分類是一項具有全局性、長期性、專業性的系統工程,我們應借鑒學習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的經驗,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創新實踐,推進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科學規劃,做好項目設計

按照國家“到2020年底,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的要求,做好城市垃圾分類處理的專項規劃,統籌安排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建設項目,搞好頂層設計,研究確定系統性推進方案,把垃圾分類處理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老城區改造及新城區建設規劃同步考慮。堅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2020年實現國家目標。

(二)健全法律法規,強化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執法保障

一是健全法律法規。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實踐證明,完備的法律法規是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順利推行的重要保障。2019年12月哈爾濱出臺了《哈爾濱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從制度上明確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要求,使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等各個環節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二是完善垃圾分類標準和標識。在對現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認真梳理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制定科學、統一的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標準和標識及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引導居民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三是強化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執法保障。健全完善垃圾分類日常執法檢查機制,細化獎懲標準。

(三)完善支持政策,形成有利于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的政策體系

一是加大對再生資源回收的扶持力度。垃圾回收產業作為循環資源產業,具有較強的政策驅動性,需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大力扶持。針對我市垃圾分類回收企業普遍存在回收能力偏低、經營困難的問題,建議在嚴格落實國家對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低價值可回收物、廢舊家用電器等的回收利用補貼機制。同時,也可采取貼息貸款、生產用地優先審批等措施提高企業參與垃圾分類回收的積極性,促進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產業的市場化進程。二是制定有利于源頭減量的政策規范。包括推進清潔生產,禁止超薄塑料袋的生產和使用,凈菜半凈菜進城,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積極倡導用餐“光盤行動”等等。

(四)加大資金投入,著力加強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設施建設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針對我市城市垃圾分類處理設施體系較不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能力尚有較大缺口的現狀,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穩定的資金渠道。另外,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周期較長,投入資金巨大,必須拓寬投資渠道,多領域、多渠道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探索建設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二是加強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按照合理布局、產能匹配的原則,依托北京、上海、南京等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現有技術和經驗,全力打造我市的環保產業裝備制造基地。

(五)加強宣傳引導,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市民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產生者,同時也是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主要行動者和受益者。市民對垃圾分類收集的認知程度和參與積極性直接決定了垃圾分類收集的成敗。一是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充分利用各種媒介載體,全天候全方位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公益宣傳,積極爭取市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支持,逐步形成有利于推進強制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輿論氛圍。二是依托生活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建立垃圾分類科普基地。通過組織市民到生活垃圾處理場參觀學習,使群眾對垃圾污染的危害性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和清楚的認識,增強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自覺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三是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及志愿者隊伍。借鑒兄弟城市的經驗做法,在每個小區選取垃圾分類督導員若干名,主要負責小區內垃圾分類的宣傳和指導。定期邀請市、區城管部門、市環境保護協會等機構的專家對督導員和志愿者進行垃圾分類、再生資源等方面知識的培訓,使其盡快成為生活垃圾分類的行家里手。四是積極倡導綠色、健康、低碳生活方式。引導市民樹立理性消費和綠色消費意識,自覺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拒絕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盡可能地循環利用各種可再生資源。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
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換一張
*
提交
首頁                  產品介紹                  業務公告                  新聞中心
021-37605588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