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禁塑”后塑料包裝該用啥替代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0-08-06 09:30 7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了全國“禁塑”時間表。 8月1日是海南重點行業和場所正式禁塑首日,從8月1日起一直到11月,海南全島機關單位、學校、醫院、大型商超、國企、旅游景區等重點行業和場所率先開展禁塑工作,讓部分傳統塑料“下崗”,替代品“就位”,為12月起全島正式全面“禁塑”的實施打好基礎。 由“限塑”變為“禁塑”,塑料包裝制品該用啥替代?日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圍繞紙制品包裝是否可以完全替代塑料包裝、可生物降解塑料是否完全無污染、塑料制品如何實現循環利用等話題采訪了相關專家。 完全“以紙代塑” 并不現實 6月30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將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同時在杯蓋的設計上進行了微調。據了解,目前中國內地有超過3500家麥當勞餐廳,其塑料吸管的年均使用量約400噸。麥當勞中國表示,相關減塑舉措將于今年內覆蓋中國內地。 不只是麥當勞,記者近日在北京一些連鎖咖啡店、飲品店調查發現,許多店內已基本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改為環保紙制吸管。與此同時,記者在某外賣平臺發現,幾乎近一半商家已開始主動提供紙制包裝盒與紙制包裝袋。 但是,由“塑”變“紙”的吸管也會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不習慣。紙吸管容易軟,容易和飲品粘在一起,影響口感;奶茶里的果凍珍珠吸不上來……在某飲品的外賣評論區里,塑料吸管換為紙吸管也引起了許多消費者的吐槽。 為此,中國紙業、APP等大型紙業公司已開始著力生產各類耐高溫、防滲透、不用淋膜就可以盛放高溫飲料或食品的包裝紙,進一步加強紙包裝在防水、結實等方面的性能。有消費者認為,如果未來紙制材料能從成本和實用性上做出更優的解決方案,紙包裝或許將成為一個不錯的替代選擇。 部分塑料包裝可由紙包裝替代,但完全“以紙代塑”其實并不現實。 河南科技大學教授魏風軍告訴記者:“一是紙包裝并非完全環保,環境成本并不低,僅從生產源頭來看,生產一噸紙的環境成本要高于生產一噸塑料;二是部分紙包裝價格要高于塑料包裝;三是塑料包裝的部分功能紙包裝難以替代。” 中國包裝聯合會塑料包裝委員會秘書長安毅告訴記者,需要澄清的概念是“以塑代紙”的歷史要早于“以紙代塑”。“塑料自從1950年發明以來,其以靈活、形狀多變、輕便耐用、價格低廉的優勢被廣泛使用。”安毅說,最近大家說得最多的塑料吸管、塑料棉簽、一次性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只占整個塑料包裝行業的一小部分,但卻對環境污染影響較大。 廣東振鴻生物塑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棣興用數據向記者舉例,據標普道瓊斯指數旗下Trucost報告顯示,在消費品和包裝中用其他材料替代塑料,將會增加近4倍的環境成本。僅在美國,用替代材料取代包裝和消費品中的塑料,會使能源消耗增加80%,溫室氣體排放增加130%,包裝的重量每年增加5500萬噸,造成更大的浪費。 生產可降解塑料將成為發力點 其實,在“以紙代塑”之外,發展生物可降解塑料也是降低白色污染的途徑之一。記者了解到,所謂生物可降解塑料是指能夠在細菌、真菌、藻類等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的塑料。在理想的條件下,生物可降解塑料被廢棄后可以被微生物完全降解,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無害物質。 魏風軍告訴記者,按照塑料原料的來源不同,塑料分為化石基塑料和生物基塑料,其中化石基塑料主要原料為化石資源,而生物基塑料主要原料為生物質資源。塑料是否可生物降解,其實跟塑料由哪種原料制成沒有必然關系,但是只有約25%的化石基塑料可生物降解。 石棣興說,此次《通知》中明確強調的“禁止生產、銷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等行為”,這些超薄塑料的原材料便屬于化石基塑料。 “化石基塑料由于回收體系并不健全、回收成本高、二次使用價值低等原因,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石棣興說,目前,生產的塑料約50%是一次性塑料。“一次性使用”的文化,助長了塑料資源浪費,此外垃圾管理不當導致大量廢棄塑料進入自然環境。 今年以來,“生物可降解”多次成為塑料包裝行業焦點,尤其在電商、外賣、快遞等行業屢屢提及,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政策方向日趨明確。3月下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全生物降解物流快遞運輸與投遞用包裝塑料膜、袋》等兩項快遞綠色包裝國家標準;4月初,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錄(征求意見稿)》;7月初,《通知》提出“研發推廣綠色環保的塑料制品及替代產品”,都明確指出全生物降解將成為今后塑料包裝領域的發力點。 塑料循環可追溯時代或將來臨 如果完全實現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就能徹底杜絕白色污染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同原料的生物可降解塑料,需要在不同的環境與條件下進行降解。“當一個塑料產品宣稱其可生物降解,并不意味著該產品能夠在短時間內在任意環境中完全降解。換句話說,‘生物可降解’應該始終和明確的降解時間、降解環境聯系在一起。”魏風軍說。 ‘生物可降解’是一種比較籠統的說法,同一種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工業堆肥或家庭堆肥等可控條件下,以及在不可控的土壤、海水等自然環境中,其生物降解性能各不相同。生物可降解塑料同樣需要被回收,以特定方式妥善處置,不應被隨意丟棄。”石棣興說。 在此次《通知》中,明確提及“探索培育有利于規范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料污染的新業態新模式”。“生物可降解塑料和其他可回收物一樣,在使用后是需要被分類回收的。”安毅說,如果在普通(不可降解)塑料的回收流程中混入了生物可降解塑料,那么將導致回收產品的質量下降或耐久性變差。 石棣興介紹,世界海洋協會曾在一項研究報告中發現,減少塑料垃圾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使用塑料的規則、制度和大規模建設基礎設施,以便更好地回收使用過的塑料,并將其轉變成有價值的產品。 為什么我們很少能夠看到塑料瓶、易拉罐的隨意丟棄,卻經常能夠看到快遞包裝造成的“白色污染”?安毅向記者解釋道,這是因為塑料瓶等包裝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回收系統,市場以價格杠桿的手段帶動人們主動參與到其回收之中,但目前快遞、外賣等塑料包裝未形成完善的循環系統。 “塑料包裝只有建立了從原料、制品、使用、廢棄、再生,全過程、全領域、全品類數字化追溯,才能真真正正實現閉環循環,避免塑料原料或者塑料制品進入環境。”石棣興告訴記者。 國內“禁塑” 相關政策一覽 2015年1月1日開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規定全省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塑料餐具。 2017年,國家郵政局、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將可降解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提高到50%; 201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中明確鼓勵研發、生產環境中可降解的薄膜覆蓋物和商品包裝物; 2020年4月,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于開展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4月至11月,海南將分步驟、分階段組織重點行業和場所率先開展“禁塑”試點工作,為12月起正式全面“禁塑”的實施打好基礎。目前,海南已進入全面“禁塑”倒計時; 2020年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提出研發推廣綠色環保的塑料制品及替代產品,探索培育有利于規范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料污染的新業態新模式;
2020年7月17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