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垃圾分類或將進入收費時代 智能垃圾分類產業正在應運而生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9-09-23 11:02 互聯網+人工智能+垃圾分類將成為未來趨勢、未來垃圾分類或將進入收費時代、智能垃圾分類產業正在應運而生……20日,“2019垃圾分類&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滬召開,論壇旨在探討當前人工智能技術運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面臨的政府管理需求、行業發展導向與技術創新趨勢。 “互聯網+人工智能+垃圾分類未來將大有可為。”原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先生指出,當前國家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垃圾智能分類將給人類帶來科技的體驗和生活的改變。從國內外管理實踐來看,智能垃圾分類設施將為政府提供重要的創新管理載體,例如垃圾收費制度、生產者責任追究制度、積分兌換制度等,在國內,垃圾分類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已然成為一種重要趨勢。另外,在國家垃圾分類的政策導向下,全國各大城市正加速推進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建設,垃圾分類行業潛在的市場機會和市場空間巨大,智能垃圾分類行業的商業盈利模式也逐漸成熟并呈現出多樣化。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已經進入“強制時代”,全面深入推進是必然趨勢,未來或將進入收費時代。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周馮琦表示,當前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遞增,垃圾種類繁雜,由于分類設施不完善、居民分類投放不到位、缺乏頂層設計規劃,導致垃圾源頭分類的準確度較低,干垃圾中混雜大量可回收物,造成了資源浪費、衛生健康隱患和環境污染。智能垃圾分類設施通過在源頭實現智能精準分類,可以避免二次分揀、降低成本和環境衛生隱患,還可以降低政府的財政補貼負擔。 周馮琦認為,未來依托“兩網融合”體系建設在源頭實施智能化分類,注重“智能糾錯+二次分類”功能應用,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分類的效率;在條件成熟的地區試點智能垃圾廂房,將有助于破解垃圾分類二次污染的難題;行業發展方面亟待建立垃圾智能分類設施標準,以規范行業秩序;此外,還需要不斷探索創新智能分類設施行業盈利模式。 原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國家住建部專家委成員張泓銘指出,垃圾是有生命周期的,包括產生階段、位移階段、消化階段。在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理念下垃圾分類回收(recycle)與資源化利用(reuse)已成為共識,使得垃圾的生命周期大大縮短。垃圾分類回收與資源化利用的關鍵是做好分類工作。垃圾分類,要貫徹垃圾生命周期的全過程,而源頭分類又是提高分類效率的關鍵,這也是全國多數地區提倡垃圾四分類的緣由。然而,在許多場景下,由個體的人來準確做到四分類,較難周全。為了更加準確、高效地做好四分類甚至更細致的垃圾分類工作,智能垃圾分類設施就有了用武之地。最后,張泓銘總結認為,小垃圾,大事業,垃圾分類的智能化處理大有可為。 伴隨著我國大數據、人工智能與5G通訊等先進技術快速發展,面向傳統行業普及的領域越來越多,垃圾分類產業與人工智能相結合也是行業技術創新的必然趨勢。上海智能產業研究院投資部經理俞嘯認為,“智能垃圾分類”產業的應運而生,重構了傳統的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及環衛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方式,衍生出各種智能垃圾桶、智能識別、基于大數據的垃圾分類技術和垃圾綜合利用智能化技術等,既是行業發展科技水平提升的迫切需求,也是產業發展模式創新的產物。 會上,主辦方還發布了由上海檀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云跡創意設計(上海)有限公司承擔外觀設計的新一代智能垃圾分類系列裝置,包括智能分類垃圾箱、房、站(前期主要是垃圾箱)鏈式產品。 據了解,該系列產品利用AI技術實現全自動垃圾識別、分類、動態垃圾容量測量,將傳統低效的人工分類轉換為智能化;同時完成了垃圾樣本大數據的采集,為智能戶外、戶內-社區生活垃圾-垃圾房(站)的整體智能化打下基礎。全封閉的結構設計可以有效避免氣味及傳染性疾病通過垃圾傳播的隱患,同時,垃圾箱內部裝有紅外線感應系統,通過管理APP聯動保潔工人,隨時監測每一個垃圾箱內的垃圾容量,有針對性的進行及時清理,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分類與運輸工作的效率。該公司已于2018年10月份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智能分類垃圾箱”專利保護。 報名留言 報名留言 副標題 報名留言看樣項目名稱 * 企業名稱 * 聯系人 * 手機 * 電子郵件地址(無的,填 1@1.cn) * 其他 驗證碼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