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環保政策的實施,一方面環境得到了改善,另一方面也給再生塑料行業帶來不小的挑戰。
再生塑料市場作為政策主導性行業,政策面的指引較為明顯。2017年國內環保力度的加緊,致使中小型生產企業多數被取締,再生廠家明顯下滑,尤其淡季遇上環保“回頭看”,對市場開工率有很大的影響,市場5-7月開工明顯不理想。
而開工的下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供應量的下降。17年7月環保嚴厲之后,再生場內供應量急劇下滑,受或少影響下,產品價格持續高企,上漲趨勢延續至17年的四季度。但從今年來看,再生PE價格幅度不過在200元/噸左右。環保的常態化使得生產企業逐步步入正軌,高位僵持或將是再生未來的大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的環保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去年出臺“禁廢令”之后,國內一時間存在巨量的需求缺口,并且鄰國諸如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國家仍可正常進口加工廢塑料,所以國內之前從事進口廢塑料的企業快速開辟疆土。但是進入以上國家的中資企業多數抱著賺快錢的心態,仍然照搬國內粗放式的生產模式,在環保化生產方面幾無有效措施。整個進口廢塑料再生造粒產業面臨市場的挑戰。
生活源類廢塑料已經在2017年年底被禁止,而工業源類的也將在2018年底徹底禁止。這就意味著國內長期進口廢碎料的歷史將被終結,幾百萬噸的原料缺口需要尋找新的方向。同時,國內再生料需求欠佳,市場行情偏淡,生產需求或將持續減少。例如,PE、PP、PVC、ABS、PS、PET等再生塑料原料市場近期交投平淡,大部分再生塑料廠家不得不心態謹慎,紛紛退市觀望。
而且隨著第二輪的環保“回頭看”再一次與需求淡季相撞,再生市場開工率的下降已經是毋庸置疑的。經金聯創了解,自10月下旬以來,場內出貨節奏明顯放緩,加之天氣逐漸轉涼,終端客戶積極性明顯不足。9-10月份受開工面影響,國內供應量逐漸回升,后期需求面逐漸轉淡之后,能否消化前期庫存也是一個重點關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