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與政府部門的聯系、解決備受關注的塑料污染問題,中國合成樹脂熱成型行業新組建了一個新協會,其宗旨是增加塑料回收,幫助公司升級換代。
這一新協會就是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熱成型分會。分會領導表示,將致力于幾項前沿性的工作,包括建設回收展示基地、與政府部門合作培訓短缺技工、創建熱成型產品的國家標準等。
熱成型分會會長、中國塑料機械行業高管何智亙表示:"我們希望向政府表明,熱成型塑料產品可以做到環保,前提是建立起正確的回收系統,并且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熱成型材料。我們可以要求機械制造商采用更高的標準,也可以幫助中國減少塑料污染。"
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熱成型分會相信,熱成型領域有很好的產品,但隨著中國對塑料產品的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從禁止進口海外廢塑料到國內限用塑料袋等,行業人士認為有必要站出來,幫助公眾更正確全面地了解熱成型塑料產品,如食品包裝盒、消費品和其它產品。
何智亙同時擔任GSR國際(海寧)有限公司總裁,該公司是德國熱成型設備制造商伊利格機械有限公司在中國的獨家銷售代理。他表示協會希望在華東設立演示基地,展示整個供應鏈的成功案例。他表示將涵蓋行業的所有細分領域,包括樹脂、擠出、熱成型、工裝、打印、包裝以及回收等。
他說:"我們努力減少對環境的危害,這意味著采用現代清潔的生產方式,依據國際標準,創建全國性衛生標準,與政府合作建立起閉環的回收系統。"
協會于今年4月中國國際橡塑展期間正式成立,年預算金額150萬元。何智亙于8月份接受了《塑料新聞》采訪。
除了針對環境問題,何智亙指出,教育培訓也是協會的重要目標,因為熱成型行業專業人才缺乏。分會擬于9月24日在浙江機械和電氣工程學院主辦一次培訓項目,共有15家公司出資,其中包括中國石化和PET制造商浙江萬凱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何智亙說:"我們的目標是在今后三到五年內建立起首家熱成型培訓機構,目前我們整個行業都難找到專業技師,我們投入不菲的經費吸引注塑行業的專業人才來從事熱成型行業。"
熱成型分會計劃與當地大學合作,設立課程,主辦培訓,建立校企合作,并嘗試與歐洲大學合作。
何智亙表示,分會的目標是使中國的熱成型行業更好地實現標準化,從而促進增長。他說:"我們需要政府來制訂國家標準,標準比較高時,執行高標準的生產商才會有更好的業務。目前我們在價格上競爭激烈,客戶無法理解為什么你的產品更貴,我們需要國家標準。"
熱成型行業的"快樂時光"
何智亙表示中國的熱成型行業有30年歷史,首批國內熱成型機械是仿照歐洲設備生產的。
第一個十年是國內機械公司的"快樂時光",只要生產出機器,就可以銷售并賺錢,那時候需大于供。第二個十年出現了國際化趨勢,成為國際機械制造商在中國的"快樂時光"。而最近過去的十年,每家公司都表現不錯,但國際性公司和國內機械公司之間競爭更趨激烈。
行業剛出現時,大家關心的都是賺錢,而現在需要大家承擔責任。熱成型分會需要更多地關注環境問題,幫助解決塑料廢棄物和污染問題。
但他也承認,更好地回收熱成型塑料、推進使用可生物降解原料并非易事。中國目前尚沒有正式、成熟的回收系統,主要依賴于非正式的回收商,標準很少。何智亙表示,目前還不明確什么樣的回收系統才最適合中國大規模回收的需求,但非常有必要建立試行演示基地,展示如何回收熱成型材料。
他指出,目前嚴格禁止進口廢塑料背后的不確定性也是回收系統不明朗的因素之一。他說:"政府在學習如何推動合法回收,所以停止了進口。"他認為政府目前的思維是"能夠呼吸,能夠探索怎樣更好地回收廢塑料。"
何智亙說,今年9月,分會將組織前往歐洲訪問取經,一行將參觀德國和瑞士的10多家公司和大學,了解他們的做法。他說:"我們希望找到最成功的案例,幫助政府牽線搭橋,努力尋找適合中國的系統,因為文化背景不同。"
明年分會計劃參觀日本和美國,了解不同國家更多的回收方法,并在創建中國式系統時與他們保持聯絡。
何智亙提到,行業擔心政府政策如果出錯,會進一步傷害行業發展,他們相信熱成型分會的工作可以幫助行業和國家。他說:"我們正努力說服政府,首先調查一下其它國家的做法,這也是我們讓政府參與進來的原因,這樣政府會明白,長遠來看回收才是正確的途徑。"
熱成型分會也希望將演示項目復制到中國的其它城市。但他也提到,他們意識到試驗結果不一定能夠復制成功。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定這些材料的標準,是分會的兩項長期重要工作。分會相信生物可降解材料對于內陸較小城市來說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因為當地政府沒有預算來建立一個高級回收系統。他說:"我們認為十年內中國的較小城市都無法執行中央政府的規章,因為沒有預算。要么焚燒,要么填埋。"
"我們需要全國性的生物降解材料標準,否則會出現假冒可降解材料。" 何智亙認為,生物降解材料可減少這些較小城市的污染壓力,而大城市則可將重點放在回收上。
熱成型分會集合了供應鏈的所有部分,何智亙說這在中國并不常見。該組織希望在熱成型這個相對小的領域和整體塑料大行業之間搭建起一個橋梁。他說:"我們要與眾不同,就必須從整個行業入手,我們可以讓制造企業和終端用戶分享信息,外國公司可以在中國找到更多的供應商,我們希望搭建起一個平臺和橋梁。"
總而言之,何智亙相信這些措施會對中國產生積極影響。
他說:"如果我們行動起來,幫助建立起國家標準,向公眾演示塑料回收系統,在演示基地建設高端熱成型加工設施,進行熱成型行業的人才培養,對于熱成型行業和國家來說,會產生雙贏的結果。"